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箭头表示鱼的离体神经组织受到刺激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最为准确的一条是
 

(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
 
(结构).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
 

(3)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
3、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解答: 解:(1)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鱼的离体神经组织受到图示刺激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为D.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且要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
(3)“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说明存在体液调节;“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说明存在神经调节,综合以上可知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D
(2)突触        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
(3)神经-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以鱼的体色调节为素材,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a,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b,则该城市女性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几率分别是(  )
A、小于a、大于b
B、大于a、大于b
C、小于a、小于b
D、大于a、小于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一个营养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世纪50年代初,查哥夫对多种生物DNA做了碱基定量分析,发现
(A+T)
C+G
的比值如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能得出的结论是(  )
DNA来源 大肠杆菌 小麦 猪肝 猪胸腺 猪脾
(A+T)
C+G
1.01 1.21 1.21 1.43 1.43 1.43
A、猪的DNA结构比大肠杆菌DNA结构更稳定一些
B、小麦和鼠的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C、小麦DNA中(A+T)的数量是鼠DNA中(C+G)数量的1.21倍
D、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表格内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如图方框内表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其中a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分析回答:
生物 a b
浮游植物 9000 8100
浮游动物 700 600
双翅目幼虫 150 120
摇蚊 1000 900
太阳鱼 300 210
鲈鱼 45 30
(1)该池塘生态系统内食物链共有
 
条.其中处于第五的营养级的生物是
 

(2)该生态系统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是
 

(3)如果能量传递效率
(第n营养级的同化量)
(第n-1营养级的同化量)
,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4)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的各种生物、太阳能及土壤等非生物的物质外,还应必不可少的生物类群是
 

(5)鲈鱼味道鲜美,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中的鲈鱼,则摇蚊种群数量在短期内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最适温度和正常CO2的情况下,测定甲、乙、丙、丁四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丁四种植物中
 
是阴生植 物,判断理由是
 

(2)甲~丁四种植物中
 
最可能是C4植物,可用多种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方法一:
制作该植物过叶脉横切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若视野中看到
 
,则该植物是C4植物.
方法二:
 
对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细胞中出现蓝色的淀粉粒,
 
细胞中未出现,则该植物是C4植物.
(3)限制曲线丙AB段光合作用的因素是
 
,限制BC段光合作用的因素是
 
,C点与B点相比,植物体内NADPH的相对含量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资料以研究环境污染对当地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生物种类 RQ
铅(Pb) 汞(Hg)
A 某种小乔木 0.55 0.75
B 某种植食动物 0.84 1.36
C 某种大型真菌 0.48 0.91
D 某种肉食动物 1.35 2.05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
 
.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处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若D每增重10kg至少消耗A
 
kg.
(3)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
 
越高,生物铅、汞的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中具有富集作用.
(4)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铅、汞对4种生物生存都有影响,铅、汞会威胁
 
生物的生存,而
 
的威胁更为严重.生态系统在铅、汞的影响下,其稳定性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李明是一名生物爱好者,一次他在重复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选取豌豆的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茎:矮茎=35:1.他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并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还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以下是他所学的简单研究思路.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分析:这种特殊遗传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规律的特殊性.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杂种子一代(Dd)变成了四倍体(DDdd).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有
 
种,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子二代出现了9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为证明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需通过测交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应选择待测子一代豌豆和
 
豌豆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
 

(3)进行测交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从李明对此实验的研究过程,可看出其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内有四分体23个,染色单体92个
B、每个次级精细胞中,DNA数目最多为46个
C、每个卵细胞中,DNA数目不少于23个
D、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