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下图中的甲和乙是植物细胞的两种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叫做_________。
(2)选择乙图细胞中各结构的编号回答:
从整个细胞来看,可以把__________看成是一层半透膜。而_________(结构)是全透性的。
(3)在实验中如何操作,细胞才能由乙图恢复成甲图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下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曲线图?请据图分析说明?
(1)由甲图可知呼吸作用最旺盛时的温度在 点,AB段说明: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 ;温度的作用主要是影响 的活性?
(2)乙图中曲线Ⅰ表示 呼吸类型?如果曲线Ⅰ描述的是水稻根细胞的呼吸作用,那么在DE段根细胞内积累的物质是 ,从而导致植物烂根?
(3)乙图中曲线Ⅱ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呼吸,请写出该反应式: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据图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理的问题:
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新鲜叶片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图丁测得的是植物CO2变化量。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2.5渐变为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 (左侧或右侧或原始)位置处。
(2)对叶片来说,当光照强度由5千勒克斯渐变为10千勒克斯时,图丙中箭头表示的过程有所加强的是(填字母) 。
(3)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下先光照5小时,再黑暗15小时后,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 (左侧或右侧或原始)位置处。为了获得图乙中-50mL/h的数据,则应将甲装置放在 条件下进行实验。
(4)丁图中在1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 倍。
(5)丙图表示某植物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 a~f代表O2或CO2,当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斯时,丙图中可存在的气体进出箭头有 。丙图中c,d不可以表示ATP的去向,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9分)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刻 | 0:00 | 3:00 | 6:00 | 9:00 | 12:00 | 15:00 | 18:00 | 21:00 | 24:00 |
植物Ⅰ气孔导度 | 38 | 35 | 30 | 7 | 2 | 8 | 15 | 25 | 38 |
植物Ⅱ气孔导度 | 1 | 1 | 20 | 38 | 30 | 35 | 20 | 1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下图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A、a)和乙病(设基因为B、b)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3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且乙病在男性中的患病几率为10%。
请回答:
1.甲病属于 染色体 遗传病。
2.I1的基因型为 ,II4的基因型为 。
3.II7为纯合体的几率为 ,她与II6婚配,后代患病几率为 。
4.II8与一个正常女子婚配,后代患病几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
(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 为模板合成的。
(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 ,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 期。
(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
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2、4、8 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 ,结果如上图-2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
分析讨论:
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 。
b.图-2、图-3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
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 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某科研小组为探究萘乙酸(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种子生根的影响,配制了不同浓度的萘乙酸,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材料有:经催芽后处于萌发状态的小麦种子若干、1mg/L萘乙酸母液、培养皿、烧杯、量筒、温箱、蒸馏水、移液管、尺子等。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配制10-2mg/L萘乙酸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在一只烧杯中加入99ml蒸馏水后,再用移液管移入1mL 萘乙酸溶液。
(2)实验共分为7组,其中对照组加入的萘乙酸浓度为 mg/L。每组选择了10粒小麦种子的原因是 。研究小组通过用尺子测量10颗种子生根长度,并算出平均值,得出萘乙酸浓度在 时,促进生根的能力最强。
(3)当添加的萘乙酸浓度为1mg/L,对小麦生根的效应是 作用。实验过程中的观测因变量的指标除了测量生根长度外,还可以是 。
(4)该科研小组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6分)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取适量的豌豆种子, 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 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对出现的白化苗的研究发现, 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 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__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
(2)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当基因B存在时,豌豆素的产生受到抑制。已知A和a、B和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品系乙)和野生型豌豆(AAbb)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①亲本中品系甲和品系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 。为鉴别Ⅱ组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可取该豌豆进行自交,若后代全为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 。
②如果用品系甲和品系乙进行杂交,F1 (填“能”或“不能”)产生豌豆素,F2中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细胞膜功能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B.功能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④有关 |
D.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的细胞间通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