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请回答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
(1)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逐渐______(增加/减少),肝糖原分解_____(加快/减慢),血糖含量________(升高/基本稳定/降低)。
(2)运动时产热增加,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_____调节(方式),散热_____,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I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 )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
C.DNA具有遗传效应
D.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afgh过程
B. 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移向叶绿体基质
C. 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
D. 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强,丁点后限制因素可能为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电流刺激①处,该处膜内电位由负转为正
B.若从结构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③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C.若从结构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D.结构②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亮—暗—亮的三层结构
C.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D.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辛是一种适宜在森林下腐质层深厚处生活的植物,滨藜是一种适宜在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图1是上述两种植物(用甲、乙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代表滨藜的曲线是;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3个场所是 .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和 , IV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3)就图1甲曲线代表的植物来说,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1、b2、c)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 . 假如滨藜、细辛两种植物叶绿体中的基粒大小和基粒类囊体层数存在较大差异,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含有较大基粒和较多类囊体层数的植物是 .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若要改变这一限制因素,提高乙植物的产量,通常采用增施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的方法,其原理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1)请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图中A代表 ,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Jcm﹣2a﹣1 , 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其基础为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植物幼苗表现出向光性,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 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 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f,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2f
D. 若某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测得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距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大于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