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的数目、种类表示都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分析 在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

解答 解: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TtMm,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TTMM),而含有基因t和基因m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共同进入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
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基因型为TM)和一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而第一极体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基因型为tm).
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为TM和tm.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根据卵原细胞和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推断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及细胞中ATP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上升、下降、上升B.下降、上升、上升C.下降、上升、下降D.上升、下降、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患者(XbXb)和一个正常男性(XBY)结婚,预测他们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病的女儿的概率是(  )
A.0B.25%C.50%D.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D控制豌豆的高茎性状,d控制矮茎性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D和d的雄配子比例为1:1
B.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1:1
C.基因型为Dd的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1:1
D.基因型为dd的个体与DD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都是D控制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的小麦与一个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的小麦杂交,三对性状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中与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占(  )
A.$\frac{1}{4}$B.$\frac{3}{8}$C.$\frac{3}{4}$D.$\frac{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在上述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
(2)该实验中的大肠杆菌所含的硫和磷分别是32S和31P.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提供的DNA模板和大肠杆菌提供的原料、酶和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菊花花瓣细胞培育出菊花新植株
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成实验思路及其它小题.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1mg/L氯苯溶液、染色液、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配制5个浓度梯度的氯苯化合物,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设一个培养瓶不加氯苯化合物,作为对照,并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和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PH相对稳定;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染色统计出微核率.
(2)检测微核时可用龙胆紫溶液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结论为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