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甲是在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图乙是A植物在图甲b点的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明,A植株适宜在较强光照的环境中生存,B植株适宜在较弱光照的环境中生存.在光照强度小于a时,两株植物中光合速率较高的是B植株.上述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株释放的CO2来自于有氧呼吸,在细胞中参与该生理活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若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O2浓度,a点的位置将会向左侧方向移动;若适当增加温度a点的位置将会向右侧方向移动.由此可以看出影响a点位置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3)图乙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温度过高,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因而降低.
(4)比较图乙中两曲线可知,饱和CO2浓度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比大气CO2浓度下的高,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CO2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加的幅度小于(“大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

分析 图甲是在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图乙是A植物在图甲b点的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b点时,两植物都达到了光饱和点,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并且温度也不是限制因素,因此主要限制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
图甲中,A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说明A植物为阳生植物,B为阴生植物.

解答 解:(1)图甲表明,A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说明A植物为阳生植物,B为阴生植物,A植株适宜在较强光照的环境中生存,B植株适宜在较弱光照下生存.在光照强度小于a时,B植株的曲线始终在A植株的上方,两株植物中光合速率较高的是B植株,这些差异是由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大气中,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若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O2浓度,光合强度增强,故在较低的光强度下都能与呼吸强度相等,a点左移,若适当增加温度,酶的活性下降,光合强度下降,a点的位置将会向右移,由此可以看出影响a点位置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图乙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因而降低.
(4)比较图乙中两曲线可知,饱和CO2浓度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温度比大气CO2浓度下的高,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CO2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增加的幅度小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
故答案为:
(1)较强光照      较弱光照     B植株     遗传特性(遗传物质,基因)
(2)有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左侧      右侧     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3)温度过高,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因而降低
(4)小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研究曲线是注意变量的确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以能产生H1N1流感病毒抗体的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为材料,下列方案中,不能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的是(  )
A.将控制H1N1流感病毒抗原的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并使目的基因表达
B.将控制合成抗H1N1流感病毒抗体的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并使目的基因表达
C.将能产生抗H1N1流感病毒抗体的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
D.将骨髓瘤细胞中的癌基因导入能产生抗H1N1流感病毒抗体的浆细胞中,并使癌基因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感受器
D.声波→鼓膜→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回答问题:
(1)鉴定成熟梨果肉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或果糖、麦芽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的沉淀.
(2)鉴定花生子叶存在脂肪,所用的试剂是苏丹Ⅲ染液,染色2~3min后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可看到脂肪被染成橘黄色.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先向试管内注入2mL黄豆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注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后发现呈紫色.为什么只能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过量?容易生成蓝色Cu(OH)2沉淀,对实验现象有遮蔽作用.
(4)做鉴定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做对照之用,这样会增强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96.5%,a的基因频率为3.5%;B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0.5%,a的基因频率为49.5%.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将上升,B地区人群中AA的频率将下降.
(3)如果在B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AA的频率将会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如图所示.

(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
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分泌蛋白(或“分泌至细胞外”).
(2)某些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蛋白质(或“膜蛋白”)的协助.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⑥、⑦过程,部分在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的指导下合成.
(3)某些蛋白质经⑧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结构),这一过程具有选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他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或9:7.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基因(R与r基因)的数量有关
(3)基因型为ii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ii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白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缺失的结果.基因型为ii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部分受精卵不能发育,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发育成完整个体的一部分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毓文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为由两个“—SH”脱两个氢形成的二硫键,其作用是连接两个相邻肽链。若该蛋白质分子共由m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两条肽链和一条环状肽借助两个“—S—S—”连接而成。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A. m,18m B. (m-4),18(m-4)

C. (m-3),18(m-3)+4 D. (m-2),18(m-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央大液泡是植物细胞成熟的标志,下列关于液泡膜结构的分子模型,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