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将某绿色植物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如下图1所示.先黑暗处理后置于恒定光照下并测量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测量结果如图2.
 
(1)植物以葡萄糖为底物时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图1中通过变换光源可研究光照强度、波长(光质)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将多株健壮的生长状态相同大小相似(假设干重相同)的该植株幼苗均分甲乙两组,置于图1的装置中.甲组适宜光照处理,乙组黑暗处理.10小时后,甲乙植株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M.若M=M-M,则M的准确含义是甲组植株在10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4)图2中B点时,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如果植物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3.6×10-6mol/h.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解答 解:(1)植物以葡萄糖为底物时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图1中通过变换光源可研究光照强度、波长(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据题意可知:甲组适宜光照处理,乙组黑暗处理.10小时后,甲乙植株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M,M是甲组植株在10小时内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量,即净光合量,M测量的是甲组植株在10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若M=M-M,则M的准确含义是甲组植株在10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即总光合量.
(4)图2中B点时,容器内氧气量不再变化,就整个植株而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但是植物体有些部位只进行呼吸作用如根,故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在5~15min内,小麦的氧气产生速率=净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3.6×10-6mol/h.
故答案为:
(1)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光照强度  波长(光质) 
(3)甲组植株在10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4)大于  3.6×10-6

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
B.在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杂种植株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
C.在小白鼠胚胎细胞培养过程中,通过筛选可以获得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细胞系
D.从土壤中分离出圆褐固氮菌需要进行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果蝇(2n=8)的野生型眼色有红色、紫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A和B时,表现为紫色眼;当个体不含有A基因时,表现为白色眼;其它类型表现为红色眼.现有两个纯合品系杂交,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果蝇眼色的遗传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A、a位于常(填“常”或“X”)染色体上.
(2)亲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2中红色眼中雌性个体出现的概率是$\frac{1}{2}$,
F2中B基因频率为$\frac{1}{3}$.将F2中紫色眼的雌雄果蝇随机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色眼雌性:紫色眼雄性:红色眼雄性:白色眼雌性:白色眼雄性=8:4:4:1:1.
(3)某小组利用上述实验中果蝇为实验材料,尝试选择不同的眼色的果蝇进行杂交,使杂后代中白色眼果蝇只有雄性个体中出现.你认为该小组能否成功?不能,理由是白果蝇的基因型为aa__,而A、a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
(4)假设F1中红色眼雄果蝇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中期含有的染色体形态正常但没有b基因,其原因可能是Y染色体所在的次级精母细胞(不考虑变异)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X和Y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到细胞同一级(考虑变异).请写出欲判断以上两种可能原因的实验思路:用显微镜观察该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如果为染色体条数为4,则为含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如果只有3条染色体,则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结构相似,功能基本相同
B.细胞生长时,细胞体积变大,物质运输效率降低,核糖体的数量增加
C.在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黑藻细胞内的叶绿体会干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D.某神经干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16条染色体,则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1)2004年在马铃薯、番茄体细胞杂交实验中,科学家们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了马铃薯和番茄体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各自的原生质体,用融合技术获得相应的融合体,再生出细胞壁后经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最终培育出了马铃薯-番茄杂种植株.从遗传物质角度分析,这株超级植物并没有地上生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其可能原因是遗传物质表达相互干扰.
(2)2013年英国某公司运用精细嫁接技术成功培育出一种高产的“一藤双生”植物--TomTato,即一株植物上,地上长着番茄,地下长着马铃薯.此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一样与有性生殖相比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无(有或无)精卵结合.
(3)2015年某生态农庄大量种植了TomTato,并进行了综合发展.图为该生态农庄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该生态工程中最核心的设施是沼气池.
②该工程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三选二).(至少2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对其解释错误的是(  )
A.图中虚线与实线重叠处(DE/cd)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
B.纺锤体的形成在BC段,染色单体在bc过程消失
C.若该细胞为植物细胞,则高尔基体参与的是DE阶段
D.cd段DNA数目的增加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度四川彭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衣藻和颤藻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是

A.细胞的外部形态不同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

C.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

D.前者有鞭毛,后者无鞭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金鱼是由野生鲫鱼演化而来的,其丰富多彩的体色大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研究人员利用棕色和非棕色金鱼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
第一组:纯种非棕色金鱼与纯种棕色金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代均为非棕色个体.
第二组:用第一组中的F1与棕色金鱼杂交,统计后代中非棕色个体为2867条,棕色个体为189条,比例约为15:1.
第三组:F1代非棕色个体相互交配,统计后代中非棕色个体与棕色个体数量及比例,实验预期为(  )
A.1:1:1:1B.3:1C.1:1D.25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