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中 NaOH 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
B. 甲是有氧呼吸装置,乙是无氧呼吸装置
C. 乙应让B先封口一段时间再连接装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D. 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第一个锥形瓶中加入的是NaOH,作用是吸收空气中CO2;A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第三个锥形瓶中加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B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第二个锥形瓶中加入的是澄清石灰水,目的也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本实验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是有氧呼吸装置,乙是无氧呼吸装置,B正确;由于B瓶上方有一定的空隙,其中还有少量的氧气,所以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装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正确;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有CO2产生,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D错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酶作用的模式图。据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中b为催化该反应的酶
B.该模型能体现酶活性易受温度的影响
C.该模型中c为该反应的底物
D.该模型能体现酶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图像可以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是()
A. 温度与植物呼吸速率的关系
B.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 人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 O2浓度变化的情况
D. 最适温度下,果胶酶用量对果汁澄清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三倍体西瓜育种原理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多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有机物含量高、抗逆强,在生产上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培育三倍体西瓜的育种原理是____。
(2)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滴加在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其作用原理为在有丝分裂___期,抑制_______的形成。
(3)三倍体植株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原因是________。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4)四倍体母本上结出的三倍体西瓜,其果肉细胞含____个染色体组,种子中的胚含____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下的坐标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 8:5
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3h和第0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C. 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
D.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9h和第6h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的30年后,科研人员对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和未受千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査研究。
(1)调査发现,在两个群落中都有同种马尾松,但具体分布相差较大,一个区域内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_____。科研人员通常以不同胸径大小的马尾松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___,来进一步预测______的变化趋势。
(2)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枳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代表原始林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S1”或“S2”)。
(3)原始林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是恢复群落的______倍。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____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演替到原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①②③④⑤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
(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兴奋/抑制)型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_____。
(2)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___有关。
(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_________。
(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成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______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
A.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 B.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促进突触后膜Na+内流 D.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