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 | B. | ![]() | C. | ![]() | D. | ![]() |
分析 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每一极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成,据此答题.
解答 解:A、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每一极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成,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下面一行从左向右第三条染色体应该是黑色的,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因此两条子染色体的臂应该是相向的,C错误;
D、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上下染色体应该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有百日咳 | |
B. | 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 |
C. | 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和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 |
D. |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一定遗传 | |
B. | 基因重组一定遵循孟德尔定律 | |
C. | 基因突变一定导致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 | |
D. | 染色体变异一定引起DNA分子结构的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种 | 分组 | 第七天 | 第14天 | 第21天 |
蝉大眼蝽 | 对照组 | 0.20 | 0.62 | 0.67 |
处理组 | 0.20 | 0.10 | 0.13 | |
豌豆蚜 | 对照组 | 2.00 | 4.00 | 2.90 |
处理组 | 2.00 | 8.70 | 22.90 | |
鳞翅目幼虫 | 对照组 | 1.00 | 1.31 | 0.82 |
处理组 | 1.13 | 2.19 | 2.0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问题
(1)某鹦鹉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右图中的 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雄性鹦鹉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子,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 。
(2)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下图。
某培育中心一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②鹦鹉甲产生的配子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鹦鹉乙基因型为_____。
③试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和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_______。
④实验室欲通过两纯合的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种。
⑤在自然环境中,雌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三3月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和哺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细胞中的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大量流汗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六次适应性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草原食物链草→兔→狐中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单位是J/(hm2·a)。
草→兔→狐
固定的太阳能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摄入量 | 同化量 | 呼吸量 |
2.45X1011 | 1.05X109 | 7.50X108 | 7.15X108 | 2.44X107 | 3.0X107 | 2.18X107 |
(1)能量从兔传递到狐的效率是________ 。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种群密度。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取样时应注意__________。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50只兔,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只/hm2。野兔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偏大,不变,减小)
(3)能量沿食物链草→兔→狐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起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狐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 ;若草的种类减少,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茎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细胞分裂素、乙烯和2,4-D等都属于植物激素
C.喷洒适量的赤霉素,能促进芦苇增高
D.脱落酸能够通过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