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C中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C.A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
D.图中A、B、C中稳态的维持均要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共同完成
【答案】B
【解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其中A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组织细胞。
A、题图中的A是血浆,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A错误;
B、题图中的C是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B正确;
C、题图中A是血浆,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浆的pH,C错误;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而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图 1 表示在适宜的光照、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 2 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 24 h 测定的温室内
浓度以及植物
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 1 中,当温度达到 30 ℃时,植物总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B.6 h 时,图 2 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的量为 0 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 4 个
D.18 h 时,图 2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
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幼芽伸长的影响。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b浓度是芽伸长最适浓度B.c浓度时芽伸长不受影响
C.浓度在a~c之间促进芽伸长D.浓度在b~d之间抑制芽伸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将植物A种子和植物B种子分别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8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4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种子提取液,1、3、5、7号试管中加入植物A种子提取液,在2、4、6、8号试管中加入植物B种子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1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
(2)若向1、3、5、7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四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本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探究植物B种子提取液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DP和AT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其相互转化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反应②的速率显著大于反应①的速率
B.动物细胞中的E2不可能转化为光能
C.植物叶肉细胞中的E1可能来自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般来说,反应①和吸能反应相联系,反应②和放能反应相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甲~丁表示场所,a~d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H],该物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是同一物质
B.乙为叶绿体基质,该处主要发生CO2固定和C3还原过程
C.d表示O2,在线粒体内膜上和d结合的[H]都来自葡萄糖
D.该叶肉细胞在夜间合成ATP数量最多的场所是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O2传感器能监测密闭锥形瓶内的O2浓度,实验小组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甲、乙两个锥形瓶,锥形瓶中的同种绿色植物的生理状况和初始质量完全一样,保持适宜的温度,两个锥形瓶中的0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产生0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
(2)C点后,锥形瓶中的02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min时,甲、乙锥形瓶中植物干重较大的是____。
(3)实验小组在16 min后给予白光照射,发现甲瓶中的02浓度不变,乙瓶中的02浓度上升。由此可知,16 min时限制甲、乙锥形瓶中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载有水绵和好氧型细菌的临时装片、红光源和绿光源,请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对红光的利用率大于对绿光的利用率,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下图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①的生长素浓度比②的高,促进作用更强
B. 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C. 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
D. 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相关激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激素 ①、②分别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B.胰岛 α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胰岛素受体
C.激素②作用于肾小管,可以促进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
D.处于饥饿状态,此时②的分泌量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 X 细胞分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