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曲线看出,甲曲线代表的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所以为双子叶植物,乙曲线代表的植物为单子叶植物.
图2曲线实验探索的是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
解答 解:(1)①从图1中看出,横轴代表2.4-D的浓度,随着2.4-D的浓度的升高,对甲乙两种植物的生理作用均是先促进后抑制,说明2.4-D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位于横轴以上,即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农作物的作用效果均是促进.2.4-D作为除草剂应该对甲植物起抑制作用,而对乙植物起促进作用,因此最佳使用浓度是F或D点所对应的浓度,此浓度对甲植物的抑制效果较强,对乙植物的促进作用也最强.
(2)①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
②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探索的是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因此图中纵坐标的标识是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图2中看出,2,4-D相对浓度为4时生根数最高,因此可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2--6之间.
③做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图2中看出,2,4-D相对浓度为4时生根数最高,因此可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2--6之间,相对浓度梯度为1,则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5组实验.
故答案为:
(1)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促进 F或D
(2)①浸泡法 ②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 2--6
②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以及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名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图中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以后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 | |
B. | ②增强后①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来减少大气中CO2含量 | |
C. |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 |
D. | 人类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根对水分子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 |
B. | 与水稻相比,番茄细胞中SiO44-载体多,Ca2+载体少 | |
C. | 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 |
D. | 水稻培养液中Mg离子浓度高于实验前,说明细胞排出Mg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亲本 | 子代种皮颜色及比例 |
植株X(♀)×野生型(♂) | 红色:褐色≈1:1 |
植株X(♂)×野生型(♀) | 全为褐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