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分析回答:

(1)碳在大气与A、B、C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

(2)图中D—C过程和C—D过程, 分别是通过                    实现的。

(3)碳循环始终与          伴随在一起进行。

⑴含碳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 能量流动


解析:

本题的考点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C、H、O、N、P、S等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碳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是二氧化碳,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循环形式是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是光合作用,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要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因此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伴随在一起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卷(一)、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试题 题型:043

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1)

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2)

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

硝化细菌对碳元素的同化过程被称之为________作用。

(4)

若缺少营养级F,从理论上讲B的数量将________

(5)

在生产者中,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基因B、窄叶由基因b控制,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两亲本杂交,后代全为雄株,且宽叶和窄叶各半,则双亲基因型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5分,每空1分)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用字母表示)。
(2)有人认为“第二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它所同化的总能量是其吃掉的有机物中储存的全部化学能”。这种观点对吗:             ;请说明理由:               
                                                                     
(3)如果该生态系统是一片闲散地,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对此地的部分植物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种群密度(株/m2)调查,调查的常用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甘肃省河西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5分,每空1分)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用字母表示)。

(2)有人认为“第二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它所同化的总能量是其吃掉的有机物中储存的全部化学能”。这种观点对吗:              ;请说明理由:               

                                                                      

(3)如果该生态系统是一片闲散地,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对此地的部分植物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种群密度(株/m2)调查,调查的常用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5分,每空1分)下面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用字母表示)。

(2)有人认为“第二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它所同化的总能量是其吃掉的有机物中储存的全部化学能”。这种观点对吗:              ;请说明理由:               

                                                                      

(3)如果该生态系统是一片闲散地,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对此地的部分植物进行了连续五年的种群密度(株/m2)调查,调查的常用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