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因该选用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____(多选)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 。
(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生产酒精是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 。
【答案】纤维素(酶) B、E 选择培养基 纤维素 酵母菌 无氧(密封、密闭)
【解析】
用植物秸秆生产酒精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将其水解成葡萄糖。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必须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并且需要做产纤维素酶发酵葡萄糖的实验进行酶活性的检测。
(1)用植物秸秆生产酒精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需要纤维素酶才能将其水解成葡萄糖。
(2)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及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中含有纤维素酶,故选BE。
(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利用的碳源为纤维素。
(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生产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无氧(密封、密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请思考作答。
(1)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________进行免疫比较好。因为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_________________尽快与抗原结合。
(2)方法①与方法②相比,方法_______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因为该方法是通过___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__________,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3)抗体与抗原结合清除抗原的反应场所是______,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将多肽加工成抗体的过程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
(4)当机体内抗体浓度达到峰值后,若无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动物体内相应抗体浓度会逐渐降低,这种变化与________数量减少和衰老有关,也与_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长势相同的同种油茶幼苗,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第1~3d,将甲组、乙组分别置于10℃、25℃的环境下培养;第4~6d,将两组幼苗均置于2℃(冷胁迫)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第7~9d,将两组幼苗均置于2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并于每天上午9∶00测定两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图2表示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卡尔文循环及三碳糖磷酸转变为淀粉和蔗糖的情况,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所转运的两种物质严格按照1∶1的量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研究课题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油茶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定油茶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可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要有CO2缓冲液。
(2)图1中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冬季移栽时,先将油茶幼苗进行_______处理,可以增强油茶幼苗的抗寒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3)叶绿体内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每转入一分子磷酸必定同时运出一分子________。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被相关酶水解为________,再被转入各种细胞利用。
(4)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提取细胞中的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经转化为许多种类的化合物。如果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应如何操作?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 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 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 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的甜度由等位基因D、d控制,DD、Dd表现为非甜味,dd表现为甜味。玉米的糯性由等位基因G、g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以甜味非糯性玉米和非甜味糯性玉米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玉米的糯性性状表现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的个体本应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非甜味糯性的性状。
(3)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研究者为了探究e是否也在9号染色体上,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则e不在9号染色体上;若______,则e在9号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数目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非洲某地区野兔被注射药物后一年和六年的种群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注射药物前,野兔种群中无耐药性个体数少于有耐药性个体数
B. 被注射药物的野兔,六年后存活个体数增多原因是药物导致部分野兔发生基因突变
C. 药物的注射不会改变该地区野兔的基因库
D. 不断给野兔注射药物,可以使野兔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某品种水稻幼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将水稻幼苗置于多组装置中进行实验(各装置中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并计算出O2的产生量,分别绘制成A、B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值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的。若实验中的每组装置都只能利用一盏瓦数不变的台灯照射,则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光照强度。
(2)光照强度为a时,总光合速率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呼吸速率。
(3)光照强度为b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器中[H]的移动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进行实验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条件不变,则b点、c点分别__________ (左移/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染色单体
B. 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
C. 1个四分体包含1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D. a细胞中有2个核DNA分子,b、c细胞中均有4个核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