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C.细胞分化过程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逐渐减少
D.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分析 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
(1)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实质:一个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是,在个体发育中,不同细胞的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5、点拨:
(1)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一般来说,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但在离体人工培养条件下,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够脱分化恢复全能性.

解答 解: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
B、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具有持久性,B正确;
C、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C错误;
D、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分化的定义、特点、实质等知识;明确细胞分化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ATP和酶是细胞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催化的反应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B.ATP水解后形成的AD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
C.人体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内不存在相同的酶
D.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G1期和G2期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B.秋水仙素作用于S期,使细胞的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前期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
D.末期赤道面上许多囊泡聚集成了细胞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请回答:
(1)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脲酶,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
(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D灭菌.
A.高压蒸汽B.紫外灯照射
C.70%酒精浸泡D.过滤
(3)步骤X表示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单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B.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C.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和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了DNA的雄性动物细胞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形成了8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如图为该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B.丙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
C.甲、乙细胞中每个核DNA分子均具有放射性
D.丙细胞可能产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和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感受器位于血管壁、下丘脑,C代表胰岛素,丁代表胰岛A细胞.
(2)当血糖浓度下降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体液调节涉及的过程是葡萄糖→3→丙→C→11→组织细胞.(均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 组,实验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对照组在同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稍低的水平,目的是使对照组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明显,以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M或抗体N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通过注射胰岛素却达不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抗体N(填“抗体M”或“抗体N”)引起的,从免疫学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都需要诱导
B.植物体细胞杂交可用于作物育种
C.植物组织培养需耍各种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
D.动物细胞的培养基可用血淸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