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30%蔗糖溶液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渗透平衡时MA小于M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图2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由①②③(填数字)组成,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有选择性而半透膜不能.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时MB等于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若图2为实验中加清水后观察到的,此时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丁.

分析 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入清水中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图1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图2中①为细胞膜,③为液泡膜,②为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们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

解答 解:(1)由于开始时Ma>MA,达到平衡后,由于水柱的压力,使水分子从漏斗进入水槽,所以MA依然小于Ma,这样才能使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数达到动态平衡;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原生质层,由①细胞膜、③液泡膜和②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2)由于开始时蔗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蔗糖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
(3)如果把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真核细胞吸水,故此时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随着吸水过程的进行,细胞液浓度变小,又因为细胞壁的作用,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4)甲、乙一端有螺纹,是物镜,甲较长,放大倍数大,乙较短,放大倍数小;丙、丁无螺纹,是目镜,丙较长,放大倍数小,丁较短,放大倍数大,因此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丁.
故答案为:
(1)小于     原生质层      ①②③
(2)等于
(3)质壁分离复原     减弱
(4)甲丁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校园中的观赏植物一串红有的地方分不多,有的地方分布少,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②③④构成的,①中的物质名称为神经递质,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受体)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不变(“改变”或“不变”).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
(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肌肉无法收缩.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向前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
D.在“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可只用低倍镜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C.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最易水解,并释放大量能量
D.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生物体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严重缺铁的人容易产生乳酸中毒
B.衰老细胞中水的含量比较高,细胞代谢较慢
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麦芽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B.N和2QC.2N和QD.2N和2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能量/kJ41021013070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
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 000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模型建构法可用于模拟血糖的调节机制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体验细胞膜的制备均涉及了渗透作用
C.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必须随机取样且样本足够大
D.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强的动物取样的难题,可用于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