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科学上常用“染色排除法”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染成蓝色,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的死活.“染色排除法”的原理是(  )
A.利用了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B.利用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和磷脂
C.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D.利用了台盼蓝能将染色体染上蓝色的原理

分析 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具有生物活性,当细胞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失去,变成全透性.

解答 解:台盼蓝是活细胞不能吸收的物质,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不能被染成蓝色,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当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失去,变成全透性,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被染成蓝色,因此可以用台盼蓝染色鉴别细胞死活.
故选:A.

点评 对于生物膜选择透过性功能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某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相关信息,请分析并回答: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物群落.池塘中的植物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导致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2)该兴趣小组要调查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池塘周围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植物,科研人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种植比率(甲/乙)0.250.671.50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0.371.452.06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A.
A.甲占优势      B.乙占优势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3)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人们将荒地开垦为农田,这样的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人群中的遗传病及调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人类遗传病的患者可能携带一个或两个致病基因
C.为更加准确地调查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D.冠心病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是课本实验合适的调查对象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产量.

(1)图甲为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生理过程,X、Y代表不同过程产生的物质.①代表的过程是光反应,④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X的结构简式是A-P~P~P,小麦叶肉细胞内能合成X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图乙是探究小麦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增加,使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t2→t3,暗反应(CO2浓度)限制光合作用;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增加,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很多陆地植物用淀粉储藏能量,当需要能量的时候,淀粉分子能被快速分解.这个反应过程会产生(  )
A.氨基酸B.脂肪C.葡萄糖D.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形态结构完全相同
C.化学成分完全相同D.存在于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B.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C.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化学本质不同D.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与性状之间为一一对应的关系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基因多样性决定了性状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宝山区一模)如图表示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一个片段.其中存在的错误有( )

A.3处 B.5处 C.7处 D.8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