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
①膜具有流动性; 
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③膜含有蛋白质和磷脂分子且大都是运动的;
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正常进行.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分析 1.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1)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
(2)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种类、数量决定选择性.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2)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解答 解:结构决定功能,细胞膜主要有脂质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决定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保证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顺利进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已知某褐色的雌兔体细胞中缺失一条X染色体,与多只正常灰色(t)雄兔完成交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雌兔和雄兔的基因型分别为XT、XtY
B.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为$\frac{2}{3}$
C.预期子代中雌、雄之比为1:2
D.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发生在人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细胞癌变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
C.生物体生长发育与细胞分化无关
D.细胞分化造成了细胞种类、功能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分子中H的相对含量比糖类少
B.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一定含有C、H、O、N、P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P存在于碱基中
D.水和无机盐也承担着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内环境主要包括②③④(用图中标号表示),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离子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胰岛素合成的基本过程是:胰岛B细胞中首先在粗面内质网合成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在穿过内质网膜时切去16个基本单位的信号肽序列后成为胰岛素原,再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脱下35个氨基酸残基的连接肽,连接肽的两端各切去两个氨基酸成C肽,A链和B链形成三个二硫键生成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同时分泌出胰岛B细胞.如图示胰岛素原转化成胰岛素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信号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胰岛素原转化成胰岛素的过程是在高尔基体(及其形成的囊泡)内完成的.
(3)胰岛素分子中含有肽键49个,胰岛素分泌过程中不需要(“需要”或“不需要”)载体.
(4)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2个-NH2
(5)胰岛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糖尿病,但胰岛素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原因是胰岛素口服会被消化分解,失去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写字母,在1上写名称.)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 组织液,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径是C→B→A(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神经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用图中字母与箭头表示内环境中物质交换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有关该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泡内Na+的大量贮存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B.液泡内Na+参与调节渗透压,大量贮存使细胞液渗透压增大
C.液泡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其吸水或失水
D.该现象说明,盐生植物的生理功能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为某同学感染细菌后的免疫机制模式,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细胞或物质的名称:a淋巴因子;A吞噬细胞;F浆细胞.
(2)淋巴结或脾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器官,皮肤对细菌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3)细菌感染引起机体发烧,适度体温升高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反应酶的催化效率来提高免疫反应速率.
(4)图中E细胞经[③]增殖、分化(过程)形成F细胞.图中③、④过程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体液免疫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