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
(2)在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苏丹Ⅲ染液,用其染色时,用到了50%酒精其主要作用是洗去浮色.
(3)鉴定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的量只有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4)本实验注意事项:
①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的原因是防止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变成沉淀,从而无法参与反应.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0.1g/mLNaOH溶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0.05g/mL的CuSO4溶液.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 解:(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能与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糖.
(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用其染色时,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观察时还需借助显微镜.
(3)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1ml),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4滴),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但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4)①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防止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变成沉淀,从而无法参与反应,因此不能放置太久.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0.1  g/mL NaOH溶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0.05g/mL的CuSO4溶液.
故答案为:
(1)斐林试剂 砖红色
(2)苏丹Ⅲ染液 洗去浮色
(3)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4)①防止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变成沉淀,从而无法参与反应 ②0.1  g/mL 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蛋白质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用现配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能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说法正确的是(  )
A.性状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性别这一性状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发生癌变,其结合水含量较正常细胞的高
B.同一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细胞中含水量有差异
C.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的过程需要消耗水
D.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离体菊花茎段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会发生的生命活动是(  )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ATP的合成与分解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一种“十三肽”,分子式为C54H95N17O2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图1氨基酸.

(1)构成该“十三肽”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结构式为-CO-NH-.
(2)将该“十三肽”彻底水解后有4个赖氨酸,3个天冬氨酸.
(3)某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个-SH,在肽链形成空间结构(如图2)时,生成4个二硫键(-S-S-),若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5,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132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
B.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C.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D.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减基总数=mB.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frac{3m}{2}$)-n
C.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D.鸟嘌呤的数量为$\frac{m-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测定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常常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将所测生物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②离心处理后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人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并加人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③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分析上述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荧光素在荧光素酶和ATP等物质的参与下可进行反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的含量成正比.
(2)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必须控制两个影响酶活性的反应条件,分别是温度和pH,维持溶液pH的相对稳定时常常使用(磷酸)缓冲液.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化学能→光能.
(3)为了节省实验中荧光素酶的用量,科研人员测得荧光素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结果表明,测定ATP时,图中e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不再提高,此时的限制因素有ATP浓度.
(4)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可检测熟食食品中细菌的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以判断食品的污染程度.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