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问题
如图1表示人体细胞甲中发生的一系列代谢变化,以及与毛细血管的相应关系.图中字母代表物质,序号表示有关过程.

(1)在人体中,细胞甲指的是
 
细胞.
(2)图1中物质B是
 
;物质D是
 

(3)图1中①至⑧的生理过程中肯定能产生CO2的是
 
,有ATP产生的过程是
 
.图中⑦、(21)分别表示
 
 
生理过程.
(4)过程(11)的甘油三酯主要以
 
形式进入血液.过程(22)的胆固醇主要以
 
形式进入肝脏,请从血脂的来源和去路分析该类脂蛋白水平过低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
 

(5)高血脂常常会产生血压增高的现象,需密切关注.如图2为左心室与其相连接的主动脉局部示意图动脉血管硬化患者体内,心室收缩时如图2甲,主动脉管壁受到的侧压力将比正常人
 
,原因是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
专题:
分析:(1)图1进行三大物质的代谢,糖类、蛋白质、脂类的代谢,同时又能够合成尿素,说明甲细胞是肝细胞.
(2)图2中心室收缩时,主动脉扩张,动脉瓣打开;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回缩,动脉瓣关闭,维持血压
解答: 解:(1)甲细胞能够进行三大物质的代谢,说明是肝细胞.
(2)甘油三酯水解的产物是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代谢的产物二碳化合物直接进入⑦三羧酸循环进行氧化分解.
(3)⑥是丙酮酸经过脱羧形成二碳化合物,形成二氧化碳;⑦三羧酸过程是二碳化合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④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⑦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⑧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ATP.⑦是三羧酸循环;(21)是脱氨基作用.
(4)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将甘油三酯运出肝细胞进入血液;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能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送至肝脏;HDL能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送至肝脏加工或转化(在肝脏中再被利用或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可以移除动脉血管中积累的胆固醇,当HDL过低时这种清除作用就大大下降.
(5)动脉血管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弹性降低、管径变小,结果主动脉管壁受到的侧压力将比正常人高.
故答案为:(1)肝细胞  
(2)脂肪酸         二碳化合物  
(3)⑥和⑦④⑦⑧三羧酸循环    脱氨基
(4)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能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运送至肝脏加工或转化(在肝脏中再被利用或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可以移除动脉血管中积累的胆固醇,当HDL过低时这种清除作用就大大下降.
(5)高           动脉血管弹性降低、管径变小(写出一点就给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代谢、血压的相关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生理过程,以及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综合理解与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
A、4,4B、5,4
C、4,5D、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是生物工程技术利用羊生产治疗心脏病药物tPA的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的过程②选择受精卵作为tPA基因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
 
.体外形成羊受精卵必须在
 
(垂体激素)的作用下排卵,然后进行
 

(2)如要通过④过程产生大量基因型相同的克隆羊,则该过程需要采用的技术有
 

 

(3)图2为基因的结构,图3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图1中甲羊的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过程,A、B、C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若图2是重组tPA基因,在进行图3过程①操作时要用
 
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运载体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是通过
 
酶结合的.
②I是闭合双链的DNA分子,它与目的基因结合形成的Ⅱ为
 
.Ⅲ是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羊的
 
细胞.
③图3中B游离端所携带的
 
是构成物质A的基本单位,其定位是通过B与C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物质C通常被称为
 
,形成图3中C的基因片段应该含有
 
个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图中4条曲线(a、b、c、d)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光照非常弱,CO2很少(远小于0.03%);b适当遮荫(相当于全日照的1/25)CO2浓度为0.03%,c全日照(晴天不遮荫),CO2浓度为0.03%;d全日照,CO2浓度为1.22%.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分析可知,在CO2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马铃薯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
(2)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以净光合速率为指标)最适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3)a曲线在15℃以后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约在17℃时降至零,此时马铃薯是否进行光合作用?
 
.植株内的有机物总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当温度超过17℃以后,植株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
 

(4)如果图中曲线代表CO2的吸收率,请在图中画出17℃以后a曲线的变化情况.
(5)在大田作物管理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通风   B.增施有机肥    C.延长生育期    D.施碳酸氢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这两个时间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列举两种情况即可):
可能的条件①
 
.理由:
 

可能的条件②
 
.理由:
 

(3)乙图中A点与B点相比较,A点时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
 
(填“多”或“少”).(4)乙图如果在A点时温度分别降低10℃,则曲线有何变化?请在丙图中表示出来.
(5)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现象”.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予如下光照,比较其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下:
光强 照光时间 结  果

弱光
0.5h 无论光照时间的长短都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光照小时和小时后,形成很多叶绿素
2h
4h
12h

强光
1min 光照10分钟和30分钟时,恢复正常形态的程度与上述光照4小时和12小时差不多,但是不能形成叶绿素,延长光照时间后叶绿素逐渐合成
4min
10min
30min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原因是
 

②由此进一步推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关键因素?
 

③据测定,花菜豆苗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普通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右图).
(1)请填出右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③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优质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之所以能够培育成功,这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3)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普通小麦与偃麦草的存在反应了
 
多样性.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分析其原因是
 
.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知识后,某校生物小组进行了课外採究活动,验证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粒而非叶绿体基质.他们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操作在适宜恒温、无光照条件下进行.请回答:
(1)他们的设计存在两处明显不足之处:①
 
;②
 

(2)“①处理”的方法是
 
.“③破碎叶绿体”的方法一般是
 
⑤加人的“必需物质”有
 

(3)⑥步骤依据的原理是
 

(4)对实验步骤修正后,发现实验现象仍然不明显,最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
B、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最复杂
C、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
D、物种基因库的增加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装置.广口瓶内含有悬浮在2%蔗糖中的2.5g酵母,实验记录的是玻璃管中小液滴移动的距离(单位:cm),结果下表.依据该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min5℃10℃20℃35℃55℃
100.20.40.70
201.01.31.60.1
30.11.92.22.80.2
40.23.13.34.40.3
50.34.04.44.40.4
A、实验装置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右
B、酵母菌中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20℃
C、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增强
D、广口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5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