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获取核物质 | |
B. | 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的黏稠物不在增多 | |
C. | 在用酒精凝集DNA时,使用冷酒精,效果更佳 | |
D. | 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 |
分析 1、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DNA粗提取和鉴定的过程:
(1)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
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4)DNA的析出与鉴定
①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冷却的酒精溶液,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②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
解答 解:A、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使鸡血细胞破裂,然后过滤获取核物质,A错误;
B、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的黏稠物不在增多,B正确;
C、在用酒精凝集DNA时,使用冷酒精,效果更佳,C正确;
D、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 |
B. | 间期复制后,每个细胞有适度生长,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变 | |
C. | 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 | |
D. | 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的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与自由扩散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 |
B.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 | |
C. | 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
D. | 人体内红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消耗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 |
B. |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决定的 | |
C. |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 |
D. | 神经递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
B. | 摩尔根研究白眼果蝇的遗传时也使用了该方法 | |
C. |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
D. |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有甲病、 无乙病 | 无甲病、 有乙病 | 有甲病、 有乙病 | 无甲病、 无乙病 | |
男性 | 279 | 250 | 7 | 4 464 |
女性 | 281 | 16 | 3 | 4 7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