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下列有关“DNA粗提取”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2mol/L的NaCl溶液获取核物质
B.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的黏稠物不在增多
C.在用酒精凝集DNA时,使用冷酒精,效果更佳
D.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

分析 1、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DNA粗提取和鉴定的过程:
(1)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
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4)DNA的析出与鉴定
①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冷却的酒精溶液,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②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

解答 解:A、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使鸡血细胞破裂,然后过滤获取核物质,A错误;
B、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的黏稠物不在增多,B正确;
C、在用酒精凝集DNA时,使用冷酒精,效果更佳,C正确;
D、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沿一个方向,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下列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象,请据图回答:

(1)A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图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
(2)B细胞中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如果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8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蛋白,可在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获得.流程如图所示:

(1)htPA基因与载体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通过DNA连接酶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利用PCR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htPA基因,该技术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才能完成.
(3)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若再转htPA基因母羊的羊乳中检测到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htPA),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4)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利用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获得多个转基因个体,这体现了早期胚胎细胞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描述有误的是(  )
A.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B.间期复制后,每个细胞有适度生长,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变
C.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
D.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的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自由扩散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
C.某物质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人体内红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消耗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B.血浆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决定的
C.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D.神经递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某家族中有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常染色体上,一种为伴X的遗传病,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b),如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常或X),属于隐性遗传(显性或隐性);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常或X),属于隐性遗传(显性或隐性)
(2)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Ⅱ4AaXBXb,Ⅲ7AAXbY或AaXbYⅡ6AAXBY
(3)若Ⅲ8和Ⅲ9结婚,其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摩尔根研究白眼果蝇的遗传时也使用了该方法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的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一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有甲病、
无乙病
无甲病、
有乙病
有甲病、
有乙病
无甲病、
无乙病
男性27925074 464
女性2811634 700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2)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庭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Ⅲ2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frac{1}{8}$.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3)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利用特定的分子探针进行检测,这一方法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