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06重庆卷)(21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X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患儿

体内苯丙酮酸含量

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含量

基因型

食疗前

 

 

 

食疗后

正常

 

 

②若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其基本思路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RrXBXb    RrXBY  7/16   1/4   1/16

(2)① 多  缺乏  缺乏  hh   hh

② A.获取目的基因(正常基因H);B.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H与运载体(某种病毒)进行重组;C.让重组后的病毒导如人体的细胞;D.使目的基因在人体细胞内表达

解析: (1)是遗传病概率计算。关于遗传病概率推算,要注意解题思路:致病基因的显隐性---致病基因的位置---亲代可能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概率。此题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及其位置均已告知,所以就要这样求解了:

因为“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根据先“分”后“合”(先单对相对性状,再组合)的原则,推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Rr(或RrXBXb)、XBYRr(或RrXBY)。

患病=只患甲病+只患乙病+患甲、乙两种病

=(患甲病-患甲、乙两种病)+(患乙病-患甲、乙两种病)+患甲、乙两种病

=患甲病+患乙病-患甲、乙两种病

  由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算出:

  患甲病(XbY)=1/4

患乙病(rr)=1/4

患甲、乙两种病(rrXbY)=1/16,所以:

孩子患病的概率=1/4+1/4-1/16=7/16

只患乙病的概率=1/4-1/16=3/16

(2)中的①考查生物的变异,食疗是环境因素,虽然可以“防治这种疾病”,但不会改变遗传物质。其②则涉及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胞―检测和表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1)、(2)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X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过多”、“缺乏”表示):

患儿

体内苯丙酮酸含量

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含量

基因型

食疗前

 

 

 

食疗后

正常

 

 

②若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其基本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图1 植物甲的萌发花粉粒                        图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图1 植物甲的萌发花粉粒                        图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06重庆卷)(21分)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图1 植物甲的萌发花粉粒                             图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