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1中
 
曲线说明该种群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对人类的启示是:当某动物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环境容纳量时,我们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它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
 

(2)若图1中物种为食草动物,科学家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2千平方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60只进行标记并放回,10天后再次捕获2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记号,那么该种群的密度大致为
 

(3)据图2可知:在第5至10年该种群为
 
型种群,幼年个体数量
 
(多于,少于,等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专题:
分析:1、据图1分析,I曲线的K值较高,因此I环境破坏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在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到达K值之后,未来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或变化有关,破坏程度越小,种群数量保有量越大,当种群数量趋于0或环境容纳量很小时,说明该地域已不适合该生物生存,需进行迁地保护.
2、0-10年λ>1,则种群数量增加,则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0-20年λ<1,则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解答: 解:(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当某动物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环境容纳量时,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或K值).
(2)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2千平方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60只进行标记并放回,10天后再次捕获2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记号,那么该种群的数量大致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60×20÷4=300只,而面积为2千平方米,则种群密度为150只/平方千米.
(3)据图2可知:在第5至10年λ减少,但大于1,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幼年个体数量多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
故答案为:
(1)Ⅲ环境容纳量(或K值)
(2)150只/平方千米(0.15只/平方米)
(3)增长型      多于       群落
点评:本题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背景,综合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标记重捕法、年龄结构等基础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组成成分中有糖类
B、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一定消耗该物质
C、叶绿体内该物质的运输方向是基质→基粒
D、动植物细胞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对生物代谢的描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同一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其光合作用的能力是相同的
B、一般认为,生物体内酶的种类很多,但每一种酶量却不多,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
D、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图25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
 

(2)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
 

(3)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4)果蝇由原品系向甲、乙两类品系变化的现象,进化学上称为
 

(5)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6)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 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 T1 E 果蝇数 A T2 E
第一代 20 100% 0 64% 20 100% 0 65%
第四代 350 89% 15% 64.8% 285 97% 8% 65.5%
第七代 500 67% 52% 65.2% 420 96% 66% 65.8%
第十代 560 61% 89% 65% 430 95% 93% 65%
a.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
 
;T1、T2、t基因为
 
基因.
b.两箱中,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
 
,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测定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常常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将所测生物组织研磨后沸水浴1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②离心处理后取一定量的上清液放人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并加人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③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分析上述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荧光素在
 
和ATP等物质的参与下可进行反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
 

(2)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必须控制两个影响酶活性的反应条件,分别是
 
和pH,维持溶液pH的相对稳定时常常使用
 
.分光光度计反应室内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3)为了节省实验中荧光素酶的用量,科研人员测得荧光素酶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结果表明,测定ATP时,图中
 
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e、f、g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不同,但发光强度不再提高,此时的限制因素有
 

(4)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可检测熟食食品中细菌的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以判断食品的污染程度.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图的探究实验.

(1)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比较恰当的实验材料,是因为
 

(2)从变量角度看,实验中氧气的有无是
 
,葡萄糖的浓度是
 
,酵母菌的数量是
 

(3)本实验中选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试剂检测的代谢产物是
 
,通常会发生颜色反应
 

(4)利用甲乙试管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以探知酵母菌是否进行
 
呼吸.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去除
 

(5)在利用丙丁试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用石蜡油密封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此外,还需要对溶液进行
 
处理,为实验提供无氧条件.待冷却再加入活化的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图为牛胚胎移植示意图,乙图为胚胎发育某时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牛胚胎移植程序中,②用
 
处理使供体母牛超数排卵.冲卵的实质是获得
 

(2)如果对胚胎进行分割移植时,胚胎应发育到
 
 
阶段.
(3)乙图中1是
 
,4是
 
;将来发育成胎儿各种组织的是[
 
]
 

(4)胚胎移植时,早期胚胎从供体中收集的生理基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  )
A、蓝藻细胞中也有
B、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C、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每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连续进行三次细胞分裂.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NA分子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14N的DNA占
1
4
B、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15N
C、1个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
D、某些细胞在第三次细胞分裂中期可能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