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氧气B.葡萄糖→丙酮酸→水
C.葡萄糖→二氧化碳→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分析 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解答 解: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的葡萄糖中的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的丙酮酸中的18O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中元素的追踪问题,进一步强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有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太原第五中学高三4月阶段性检测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能够控制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根据图中的装置,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

提取,其理由是挥发油具有 的性质。

(2)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挥发油提取量会 ,原因是

(3)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挥发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 。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4)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 —挥发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人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5代,形成32个DNA分子,其中含有15N的DNA分子数和含有15N的DNA链依次是(  )
A.16个和16条B.8个和 4条C.16个和32条D.2个和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在0.003% CO2和1% CO2两种不同环境中某植物叶肉细胞卡尔文循环中三碳酸和RuBP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ab段碳反应速率越来越小
B.bc段甲物质浓度降低是因为生成速率变小
C.cd段光合作用较弱是因为光反应产物不足
D.ae段叶肉细胞的光饱和点稳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一为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绿色植物对 CO2 的吸收速率(mg/h),并绘制成的相应曲线;图二为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 B 点的含义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对应图二中的丙图.此时植物叶肉细胞内代谢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图二中细胞器①是叶绿体;O2 由①进入同一个细胞的②需要穿过8层磷脂分子;丁状态下对应图一中的A点.此时影响 O2 消耗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3)若图一表示大棚内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 D 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C 点时叶绿体中 ADP 的移动方向是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4)当光照为 D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时,每日光照 12 小时,一昼夜植物释放的 O2 量为24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1是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图2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在第1天将某种物质注射进入人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各数字所示物质或者结构名称分别是:①抗原;③记忆细胞.
(2)图1中产生抗体的是[④]浆细胞,该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填一种细胞器名称).
(3)参照图2中的曲线,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应采用方法a(填“a”或“b”)较好,原因是抗体数量多,快速消灭病原体达到免疫效果.为防患于未然,应对所有健康的狗注射相应抗原(或疫苗),为什么?注射抗原可刺激狗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目的.在注射抗原后,体内浆细胞的数量变化与方法b(填“a”或“b”)曲线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血糖平衡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如图表示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该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前应使实验大鼠处于空腹(饥饿)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B.内质网是一种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分类,以及糖类合成的“车间”
C.液泡是一种双层膜的细胞器,其内含蛋白质、花青素、无机盐、糖类等物质
D.中心粒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体组成,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
A组处理:注射抗原.
B组处理: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d后,抽出部分血液同时补充等量不含抗原的血液(填“含同种抗原的血液”或“不含抗原的血液”).
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
由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受体,使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B细胞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