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图A和图B分别表示甲、乙果蝇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果蝇甲和果蝇乙是亲子代关系).请回答以下遗传变异的相关问题:
(1)与图A相比,图B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图A染色体上控制白眼性状基因与控制棒眼性状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3)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请回答
①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具有隐性致死效应,位于X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frac{1}{8}$
②从该种群中任选一只雌果蝇,为了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该只雌果蝇与种群中任一雄果蝇交配,统计子代雌、雄果蝇的数目.
若雌雄比例为1:1,则说明该雌果蝇为纯合子.
若雌雄比例为2:1,则说明明该雌果蝇为杂合子.
(4)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假如某等位基因Rr位于果蝇Ⅳ号染色体上,我们可用带荧光标记的R、r共有的序列作探针,与某果蝇(Ⅳ号染色体缺失的单体)各细胞内染色体上R、r基因杂交,观察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中有2个荧光点.
(5)若番茄茎紫色(D)对绿色(d)为显性,有毛(C)对无毛(c)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某二倍体杂合子紫色茎番茄幼苗,将其诱导培育成基因型为DDdd的个体,再将该植株自交得到F1,该过程不遵循(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另有某四倍体番茄的基因型为DdddCCcc$\frac{1}{18}$,则该番茄自交得到的F1的表现型比例为105:35:3:1.

分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能在后代表达出来,因杂合体中,隐性基因不能表达,且性状的表达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图B中部分基因重复,故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
根据题干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个体数量少,推测死亡的个体是雄性个体,即是隐性致死,表现型正常为显性.

解答 解:(1)与图A相比,图B中染色体多了几个重复的基因,故为染色体片段增添所致,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图A染色体上控制白眼性状基因与控制棒眼性状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3)①根据题干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个体数量少,推测死亡的个体是雄性个体,即是隐性致死,表现型正常为显性.假设基因用B和b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rac{1}{2}$XBXb、$\frac{1}{2}$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所以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XbY的概率为$\frac{1}{2}×\frac{1}{4}=\frac{1}{8}$.
②由于XbY个体死亡,因此只能让该雌果蝇与正常的雄果蝇杂交,统计子代雌、雄果蝇的数目.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1:1,说明该雌果蝇为纯合子;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2:1,说明该雌果蝇为杂合子.
(4)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但由于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单体中只含有1条Ⅳ号染色体,故有丝分裂后期含有两条Ⅳ号染色体,故细胞中有 2个荧光点.
(5)由于基因型为DDdd的个体为四倍体,基因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DDD、dddd)占$\frac{1}{6}×\frac{1}{6}+\frac{1}{6}×\frac{1}{6}=\frac{1}{18}$.
由于Ddd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两种组合:Dd:dd=1:1;CCc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三种组合:CC:Cc:cc=1:4:1,所以基因型为DdddCCcc的四倍体番茄能产生2×3=6种配子.分别是DdCC:DdCc:Ddcc:ddCC:ddCc:ddcc=1:4:1:1:4:1.由于Dddd产生的配子为Dd:dd=1:1,所以自交后代绿色占$\frac{1}{2}×\frac{1}{2}=\frac{1}{4}$,紫色占1-$\frac{1}{4}$=$\frac{3}{4}$;CCcc产生的配子为CC:Cc:cc=1:4:1,所以自交后代无毛占$\frac{1}{6}×\frac{1}{6}=\frac{1}{36}$,有毛占1-$\frac{1}{36}$=$\frac{35}{36}$.将该株番茄自交得到F1代,F1的表现性为紫色有毛、绿色有毛、紫色无毛和绿色无毛,比例为$\frac{3}{4}×\frac{35}{36}$:$\frac{1}{4}×\frac{35}{36}$:$\frac{3}{4}×\frac{1}{36}$:$\frac{1}{4}×\frac{1}{36}$=105:35:3:1.
故答案为:
(1)染色体结构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3)①隐      X       $\frac{1}{8}$    ②1:1   2:1
(4)2
(5)不遵循   $\frac{1}{18}$      105:35:3:1

点评 本题考查了染色体变异、伴性遗传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④⑥合称为细胞外液(或内环境),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为毛细血管壁,那请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2)红细胞中的氧被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利用共穿过6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中的[]②组织细胞.
(3)④与⑥相比,⑥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不会(会,不会) 原因是细胞外液内存在着缓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让F1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下列针对F2个体间的杂交方式所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杂交范围杂交方式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
A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3:1
B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5:3
C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9:1
D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交5:1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小分子A、B、C、D、E的化学元素中相同的是C、H、O.
(2)写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称:⑦脂肪;⑨DNA(脱氧核糖核酸).
(3)导致F1~Fn差别的原因是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4)小分子C和D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含核糖和尿嘧啶,后者含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5)写出下列物质的具体名称:F2为抗体;F4 为胰岛素.
(6)物质A是葡萄糖,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斐林试剂.在植物细胞内,与⑥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登革热病毒可通过伊蚊叮咬传染给人,人们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登革热的传播.请回答:
(1)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最后会导致甲状腺激素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试分析原因: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
(2)人体首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会产生prM抗体,参与该抗体产生过程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B细胞、浆细胞;prM抗体会在患者再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帮助病毒感染更多细胞,加重症状,因此在设计新型登革热疫苗时,要避免机体产生prM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适宜,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步骤一:摘取生长旺盛的菠菜叶,在叶上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lcm的小圆形叶片30片;
步骤二:通过一定方法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全部逸出,然后放人黑暗处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待用,此时叶片全部沉在水底;
步骤三:另取3个烧杯,分别倒人20mlCO2缓冲液(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相对稳定),然后各放人10片小圆形叶片;
步骤四: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给予强、中、弱光照,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是相同时间后各组实验中圆形叶片上浮的数量.
(2)将步骤二中的烧杯置于光照强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结果发现小圆形叶片仍然全部沉在水底,试分析其原因是蒸馏水中缺乏C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叶肉细胞间无氧气.
(3)在生产中除了可通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等措施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CO2浓度、温度(至少回答两点).常见的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有:植物单位时间内产生O2的量或固定CO2的量或制造有机物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淋巴细胞的识别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内的淋巴细胞在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后会迅速分化增殖为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
B.记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到血液中
C.抗原-MHC复合体是巨噬细胞表面的MHC与其吞噬消化后的抗原分子结合而成的
D.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启动免疫应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成都期中)运动时分泌大量汗液,在流经汗腺导管时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出汗使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三高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昆明校级期末)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