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去路: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分析图2,种群增长速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种群增长是S型曲线.
解答 解:(1)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所以图1中A表示呼吸作用.
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03÷110×103=12.7%.
(2)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符合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规律,故C点为增长型.根据种群密度中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会偏高.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4)由图1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间接价值是指生态功能,潜在价值是未发现的价值,其余的都为直接价值.直接价值具体包括观赏、使用等方面的作用.
故答案为:
(1)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12.7%
(2)增长型 标志重捕 偏高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直接
点评 本题结合生态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和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图,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 |
B. | 结构①与细胞的分泌有关 | |
C. |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
D. | 刚形成的吞噬体具有1层磷脂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高考模拟(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的结果呈灰绿色
B.用卡诺氏液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是滤纸上色素带由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用抽样检测法,观察记录数据,然后制成坐标曲线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用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寻找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 |
B. |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 |
C. | 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逐渐消亡 | |
D. | 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有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 | B. | 有O2参与必定是有氧呼吸 | ||
C. | 只有无氧呼吸才能产生ATP | D. | 无氧呼吸中无丙酮酸的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 |
B. |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 |
C. |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 |
D. | 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质E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角 | |
B. | 与H分子一样,G分子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 |
C. | ②过程中,被转运物质与载体蛋白结合后的形状改变,需要能量 | |
D. | 甘油以①方式进人小肠上皮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步骤 | 试管甲 | 试管乙 |
步骤1 | 加入1%CuSO4溶液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ml | 加入A |
步骤2 | 各加入1%的淀粉酶溶液1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 |
步骤3 | 各加入1%的淀粉溶液1mL,在37℃(或适宜温度)保温一定时间 | |
步骤4 | 取出试管,各加入1%的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