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B.自然选择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一是ATP的分子结构图,图二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三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B.图一中①处的化学键断裂,ATP转化为ADP
C.图二能解释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D.图三中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和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由C、H、O、N等元素组成.
(2)B的名称叫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3)C是酶,其作用是催化分解有机物.
(4)m个B结合形成具有n条链的D的过程叫脱水缩合;形成的D中含有m-n个肽键,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身患线粒体遗传疾病的女性将因此获得更多生育选择和机会.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图技术路线.

(1)人体中,线粒体存在于除成熟的红细胞外的人体细胞中;可釆用差速离心法从细胞中分离出线粒体.
(2)图中细胞M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写出具体分裂时期)的卵母细胞,卵细胞完成受精的重要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间隙中观察到两个极体.
(3)广义上的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可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隐性遗传或伴性遗传,也可呈现母系遗传等特点.由此分析,引起线粒体病的基因突变可发生于细胞核、线粒体的DNA.
(4)临床上,当一位患者的基因变异不能被确定时,完整的生化检查(代谢产物分析、酶测定、肌肉活检)可以辅助诊断.其中,乳酸和丙酮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线粒体功能.进行最小运动量测试,患者运动后10分钟血乳酸和丙酮酸仍不能恢复正常,且乳酸:丙酮酸比值会高于(高于/低于)健康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研究发现,癌细胞中S基因表达的S蛋白显著增加,抑制了癌细胞凋亡.我国科研人员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取自宫颈癌患者的癌细胞)分为三组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细胞中S基因转录的具有表达活性的mRNA量,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C
A.不再分裂      B.呼吸作用降低       C.可以无限增殖     D.水分减少
(2)乙组与甲组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排除了转入的P基因以外的DNA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据图可知,丙组具有表达活性的mRNA含量显著低于甲组,推测P基因转录的小RNA与S基因转录的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导致与小RNA结合的mRNA无法经翻译过程合成S蛋白,使Hela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ZW为雌性,ZZ为雄性),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图1.某实验小组进行鹦鹉杂交实验,其过程如图2所示.

(1)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毛色.
(2)甲、乙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BBZaW和bbZAZA,F1中绿色雌性鹦鹉产生的配子种类有4种.
(3)F2中白色鹦鹉的性别是雌性,出现白色鹦鹉的根本原因是F1的雌雄鹦鹉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黄瓜叶上下表皮气孔数量多与其对水分需求量大相适应.研究人员对冬季日光温室黄瓜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1、图2所示.(注:T1、T2、T3中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70%~75%、55%~60%)

(1)黄瓜叶片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
(2)该实验研究的是在8:00-18:00这段时间内土壤含水量对黄瓜气孔阻力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3)据图1可知,T1、T2、T3三个处理均在12:00时达到光合速率的最大值.
(4)结合图1、图2分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黄瓜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气孔阻力升高,处于关闭状态的气孔数量增多,也因此阻止水分的蒸腾作用,有效的缓解了土壤水分不足对黄瓜的伤害.
(5)取处于T1、T2、T3环境中的黄瓜叶片相同部位1mm×1mm的样品,经酒精(或酒精水浴)(脱色后,再进行各种处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中的淀粉粒的多少和大小,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叶绿体中淀粉粒少、淀粉粒小(淀粉含量减少).
(6)综上所述,冬季土壤含水量上升,会使黄瓜的产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是研究某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实验的结果,其中Rubisco酶系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三碳酸的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知,CO2浓度对该植物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如光照强度影响显著
B.气孔开度直接影响叶片的水分散失,说明该植物在低浓度CO2条件下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C.Rubisco酶催化CO2与RuBP结合生成三碳酸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的能量
D.该植物在叶绿体内合成的三碳糖可在叶绿体外进一步转变成蔗糖,并转移至其他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多样性包括( )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变异多样性 ⑤群落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