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 |
B. |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 |
C. | 单倍体植株一般适应环境能力较差,但可用于育种工作 | |
D. | 多倍体植株都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故多倍体的形成属于可遗传变异 |
分析 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
4、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解答 解:A、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由配子发育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单倍体,A错误;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单倍体植株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B错误;
C、单倍体植株一般适应环境能力较差,但可用于育种工作,C正确;
D、多倍体植株不都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如三倍体植株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卷(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的概率增大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癌症的概率与年龄无关
C.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症的概率相同
D.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这N条肽链完全水解需水分子M-N个 | |
B. | 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 |
C. | 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 | |
D. | 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代表的物质是ADP,③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 |
B. | Ⅰ、Ⅱ、Ⅲ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少的过程是Ⅲ | |
C. | 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pH,应在一套装置中连续测定pH从1逐步提高到14的反应速率 | |
D. | 植物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内合成的ATP比叶绿体内合成的用途更单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 |
B. |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有: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
C. | 孟德尔所做测交实验的64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部分 | |
D. | 萨顿提出假说、摩尔根证明的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研究,也都运用了该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图中 A 点时,甲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 |
B. | 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 | |
C. | 在图中 D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 |
D. | 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 | |
B. | 在肌肉和肝脏细胞中,②和⑥过程均可发生 | |
C. | 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 |
D. | 健康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 g/L水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DNA的细胞器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 |
B. | 人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和线粒体 | |
C. | 叶绿体基质中可以进行CO2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 |
D. | 蓝藻细胞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的有氧呼吸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③① | B. | ⑤① | C. | ④② | D. | ⑤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