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一家族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若个体Ⅲ–1与Ⅲ–2婚配,其子女中携带者的概率是( )
A.1/4 B.1/8 C.1/9 D.1/16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中的CO2不能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C.神经递质在内环境中合成并发挥作用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可维持内环境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产青霉菌株、中国荷斯坦奶牛、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常选用的育种方法对应的原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拟南芥属于 (自养或异养)生物。拟南芥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属于 反应,光合作用中水被氧化为 。
(1)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集中在0.2~0.6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量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m-2s-1。如果在合适的条件下对甲组拟南芥光照5s后再黑暗处理5s,连续进行10分钟,对乙组拟南芥进行连续5分钟的光照,则 组有机物增加量多。
(3)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RuBP,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 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 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 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体色有灰体和黑檀体(由基因A、a控制),若多对纯合灰体雌果蝇与黑檀体雄果蝇交配,子一代均为灰体,将子代的雌果蝇与其亲本雄果蝇回交,后代灰体和黑檀体两种果蝇的比例为l:1,则由此不能确定基因A、a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与Fl回交的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
(2)已知控制正常翅/残翅的基因(B,b)位于果蝇的2号染色体,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D,d)位于果蝇的3号染色体,其中的残翅和黑檀体为突变性状。
①将亮红眼果蝇与残翅果蝇进行杂交,F1代均为红褐眼正常翅果蝇,将F1果蝇与 (性状)果蝇杂交,则后代中出现4种不同的性状,且比例为1:1:1:1.
②而将亮红眼果蝇与黑檀体果蝇进行杂交,F1代均为红褐眼灰体果蝇,F1代的测交后代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性状,但比例为9:9:1:1,其中比例较少的两种性状分别为 ,出现这两种性状的原因是 。
③综上可以判断出,控制红褐眼/亮红眼的基因位于 号染色体上。请在答题纸图中标出野生型果蝇控制红褐眼/亮红眼、正常翅/残翅、灰体/黑檀体的基因在染色特上的相应位置。控制红褐眼/亮红眼的基因如果为一对,用A/a表示;如果为两对,用A/a和E/e表示。
(3)决定果蝇眼色的色素主要有果蝇蝶呤和眼黄素两类,果蝇的眼色是两类色素叠加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果蝇亮红眼色的出现是scarlet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负责将眼黄素前体向色素细胞转运。从该蛋白发挥作用的位置来看,它可能是一种 蛋白。与野生型果蝇相比,亮红眼色果蝇眼睛中的这两种色素含量应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1)物质a是 ,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 。
(2)物质c共有 种,若要观察大分子物质C在细胞中的分布可用 染色,颜色变为
(3)b的结构通式是 ,鉴定生物组织中B用的试剂是 ,颜色变为
(4)与d同属于一类的物质还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 AABB 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F1的表现型是白色
C.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
D.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