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关于细胞生命活动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中相关基因发生多个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D.细胞分化不仅增加了细胞数量还增加了细胞种类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 解: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正确;
B、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即细胞中相关基因发生多个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B正确;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C正确;
D、细胞分化能增加细胞的种类,但不能增加细胞的数目,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的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成分),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在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非洲大蜗牛入侵以来数量几乎呈“J”增长,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因此需要采取防治手段控制该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λ参数.有人提倡饲养鸡、鸭、鹅来控制非洲大蜗牛的增长,已收到较明显的效果,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3)有学者推测,非洲大蜗牛也可能替肉食动物提供了一个食物来源,改变食物链,进而改变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非洲大蜗牛同化能量去向的详细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请回答:
兴趣小组甲:

兴趣小组乙:挑选豆腐→豆腐长毛→加盐腌制→加卤装瓶→密封腌制
兴趣小组丙: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培养基→计数
(1)甲组由果酒的制作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氧气和温度,请完善酒精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
(2)乙组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先将切好的豆腐块放置在笼屉内,为使毛霉发酵充分,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丝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密封腌制时添加卤汤,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低会导致其它微生物生长(豆腐腐败).
(3)丙组欲按以上方法统计土壤中能降解苯酚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接种于以
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该组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60,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是3×106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毫升).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兴奋在b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B.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c处突触前膜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D.d处兴奋时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率领的科研团队所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在青蒿素被提取应用之前,奎宁被广泛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蒿素是植物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可能贮存于液泡中
B.奎宁作用机理可能是直接抑制疟原虫DNA复制和转录
C.疟原虫DNA复制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转录主要场所在细胞质
D.疟原虫摄食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则该过程消耗能量,而不需要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光合作用第一阶段的部分图解.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⑧都是蛋白质的复合物,它们在类囊体膜上是可以(可以、不可以)移动的.图中蛋白质复合物 ⑧在ATP合成中的作用机理是降低(ATP合成)反应的活化能.
(2)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于水.
(3)图中吸收光能的天线色素有四种,可以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从植物叶片中提取获得.
(4)图中 ⑨所示物质是ADP+Pi.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其去向是形成糖类和C5
(5)为研究光反应中ATP产生的原理,科学家进行如下实验:在黑暗条件下,将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为4的琥珀酸溶液后,琥珀酸进入类囊体腔,腔内的pH下降为4;然后把悬浮液的pH迅速上升为8,此时类囊体内pH为4,类囊体外pH为8,在有图中⑨存在时类囊体生成ATP,根据此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应使类囊体内外产生H+浓度差,推动ATP合成(或答“ATP合成酶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质子)梯度由物质⑨(ATP+Pi)合成ATP”或“光反应产生的H+(质子)通过向类囊体膜外扩散产生的能量推动(驱动)ATP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
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省唐山市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染色

②水解

③冲洗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⑤①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