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
实验处理温度/℃3636363125
相对湿度/%2737525252
实验结果光合速率/mgCO2•dm-2•h-111.115.122.123.720.7
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吸收光能的色素除了叶绿素之外,还包括类胡萝卜素(或者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些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类囊体或者基粒)(填具体结构).
(2)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3)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湿度(相对湿度),其依据是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并可推测,增加(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4)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分析 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氧气、还原氢、ATP,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膜上,类囊体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还原形成有机物、五碳化合物,该过程需要消耗还原氢、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多种酶.
2、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对照组与实验组一、实验组二的温度相同,相对湿度不同,随着湿度的增大,光合作用速率增大;实验组二、三、四的湿度相同,温度不同,随温度下降,光合速率先升高后下降,说明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在25℃~36℃之间.

解答 解:(1)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2)二氧化碳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
(3)由表格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因此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增大,光合速率增大,因此增加相对湿度可以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4)由表格信息可知,表格中36℃、31℃、25℃三个温度条件下,31℃时光合速率最大,因此36℃高于最适宜温度,25℃低于最适宜温度,因此第四组如果温度适当提高,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故答案为:
(1)类胡萝卜素(或者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类囊体薄膜(类囊体或者基粒)
(2)不需要    不需要
(3)湿度(相对湿度)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       增加
(4)四         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和场所,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

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

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C.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

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

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一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如图表示几种物质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研究成果表明脂溶性物质以①方式透过生物膜,这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有关.图示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2)实验: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其他离子或分子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 的活性.

如果对K+、葡萄糖分子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则该毒素最可能的作用是

(3)②方式区别于③的不同特点是

(4)请在(答题卡)给出的坐标图上画出与上图③方式对应的曲线图:

(5)把两种不同种类的海绵细胞混合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同种的海绵细胞能结合在一起,这种识别作用主要是由细胞膜中的 来实现的.

(6)科学家们历时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探索后,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 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B.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主要承担者
C.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
D.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对“某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某种物质”使R型菌发生基因突变后变成了S型菌
B.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认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和弯曲
C.孟德尔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某种物质”(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D.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是盐酸刺激狗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不正确的(  )
A.在“观察洋葱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应选择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
B.“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琼脂块体积越大,NaOH运输效率越低
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后需先使用卡诺氏液处理
D.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牛奶、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接种室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酒精消毒        ②灼烧灭菌     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      ⑤高压蒸汽灭菌   ⑥巴氏消毒法.
A.⑥①④③②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①⑤③②④D.③④②①⑥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