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 |
B. | 制备细胞膜时,用植物细胞比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好 | |
C. | 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不用健那绿染色也可见线粒体 | |
D. | 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
分析 1.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
(1)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涨破.
(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分离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3、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使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解答 解:A、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A正确;
B、制备细胞膜时,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比用植物细胞好,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操作较繁杂,且植物细胞中含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存在内膜系统的干扰,B错误;
C、线粒体需要经过健那绿染色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错误;
D、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制备、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脊髓、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 | B. | 脾脏、B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 ||
C. | 扁桃体、吞噬细胞、抗体 | D. | 骨髓、T淋巴细胞、抗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 |
B. |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类似艾滋病 | |
C. |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 |
D. |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 | |
B. | 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 |
C. | 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 |
D. | 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2 | B. | 21 | C. | 19.6 | D. | 18.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此动物是雄性,甲为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数量与雌性产生卵细胞数量比为1:1 | |
B. | 1号和4号染色体大小相同,基因数目、排列顺序相同,是同源染色体 | |
C. | 丙产生的子细胞称为精细胞或第一极体 | |
D. | 丙图中出现子染色体上基因为A和a,可能是因为基因在复制时发生了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