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如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突触,结构②的名称是突触后膜.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叫反射.针刺A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若在图1中E处施加刺激,引起F收缩的过程不属于(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
(4)若给予B某处适度刺激时,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发生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Na+内流.
(5)刺激A产生兴奋,图中B处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相反的.
(6)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可以与结构②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分析 根据题意,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就是突触D,也就是图2所示的结构,由突触前膜①、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②构成;感受器就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引起反射活动的发生,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任何感觉的产生都是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功能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是组织液,突触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 解:(1)图2结构是突触,结构②是突触后膜.
(2)刺激A,既刺激感受器,引起效应器F收缩,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这种现象叫反射,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若刺激E传出神经,虽能引起F收缩,但没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有不属于反射活动.
(4)若刺激神经纤维,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5)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6)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引起结构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故答案为:
(1)突触 突触后膜 
(2)反射 大脑皮层
(3)不属于
(4)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Na+内流
(5)相反
(6)兴奋     特异性受体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过程及相关模式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射弧的构成及作用,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根据如图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渗透(或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A、B、D(只写大写字母).
(3)A和B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结构进行的.
(4)d表示重吸收作用.
(5)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自交实验不用进行图中的操作过程
B.该图所显示的实验,其高茎植株为母本
C.正交实验的子代和反交实验的子代表现型不同
D.①和②的操作过程中先进行①后进行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人类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下列各亲代婚配组合中,子代表现型都正常,但都是携带者的是哪一组?(  )
A.AA×AaB.AA×aaC.Aa×AaD.Aa×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为密闭容器内某植物在晴天、阴天两种天气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限制a〜b段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
B.d〜f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
C.f〜g段的变化是晴天正午植物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关闭所致
D.g点该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研究小组从泡菜浸泡液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乳酸菌(植物乳酸杆菌和布氏乳酸杆菌),并探究接种不同乳酸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请回答.

(l)分离和纯化细菌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隆起及颜色(至少答3点)特征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2)泡菜发酵过程中,分析图中第1~2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将泡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由于蔬菜表面带有微生物,腌制初期不抗酸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第2~5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乳酸菌分解亚硝酸盐,乳酸含量增加(pH值下降),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
(3)制作果酒时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等物质.
(4)泡菜制作和果醋制作的最终产物是多种(答“单一”或“多种”)组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玉米通常去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选取A、B两棵植株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A的花粉传授到植株B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表所示:
实验黄色玉米粒白色玉米粒
587196
0823
412386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白粒,判断的理由是由实验一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黄:白≈3:1.
(2)如果用G代表显性基因,g代表隐性基因,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Gg,植株B的基因型为gg.实验子一代黄色玉米中杂合子占$\frac{2}{3}$.
(3)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果穗上所有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两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性状,子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请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用该种玉米果穗上的全部子粒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让其自交,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代植株的高矮.
预期结果:①若子代全为高茎,所有子粒全为纯合;
②若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所有子粒全为杂合;
③若部分种子子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种子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所有子粒既有纯合又有杂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相互关系见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示可知免疫系统不是(是或不是)一个完全自主的系统.图中的①可以代表的物质有淋巴因子和抗体.
(2)②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过程清除该病毒.该过程中免疫细胞发挥重要作用.
(3)若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③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4)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神经细胞膜作为突触后膜接受内环境中的神经递质,膜两侧的电位变化为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进而控制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噬菌体必须在活细菌中培养繁殖,原因是它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B.利用不同化合物溶解度的差异,可提取组织中的DNA
C.只有将S型细菌加热灭活,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S型细菌的性状是不可遗传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