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A处神经纤维在静息时,K+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处表示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胰岛素是人位于降低血糖的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 解:(1)兴奋传到A处时Na+内流,兴奋传到突触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如果将记录仪的C、D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未受刺激时,探针两侧都是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首先D点出现动作电位,C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向右(正)偏转;紧接着D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电流表不偏转;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C点,C点出现动作电位,D点为静息电位,则电流表向左(负)偏转;之后C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曲线如图:(两种画法均对)
(2)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
(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具有提高血糖的作用,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4)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故答案为:
(1)Na+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流动(或Na+内流)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曲线如图:(两种画法均对)
(2)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细胞体 树突膜
(3)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 拮抗作用
(4)神经-体液 下丘脑
点评 本题以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等校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2)若该细胞为人的浆细胞,细胞内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是 (填序号),合成后通过 (填序号)运输到 (填序号)中进一步加工。
(3)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大分子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 转运到细胞质中。
(4)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据此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哪种细胞最易受到损伤 (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②淋巴细胞③心肌细胞④口腔上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光性 | B. | 全能性 | C. | 选择透过性 | D. | 流动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A所用的酶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 |
B. | 诱导B是融合的原生质体,C是耐盐性状的幼芽 | |
C. | 整个实验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 |
D. | 若目的植株丢失1条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则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芽,以便获得可育的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真核细胞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
B. |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相互转化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体现 | |
C. | 多利羊产生的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 |
D. | 代谢旺盛的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较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 |
B. | 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
C. | 如果Ⅲ8是女孩,其可能的基因型有三种 | |
D. | Ⅲ10两种致病基因均不携带的概率是$\frac{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