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氧条件下,肌肉细胞吸收与释放的气体量相等 | |
B. | 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来产生ATP | |
C. | 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神经元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 |
D. | 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破坏内环境的p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一下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一下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患色盲、其母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 )
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
②甲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
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
④甲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请回答:
(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成_______,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可用______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
第二步:用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第三步:用__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_氧气。
(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还有少量的亚硝酸盐。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化合物。进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
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培养禽流感病毒时,应该选用( )
A.固体培养基
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活的鸡胚
D.牛肉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为了模拟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两位同学分别在一张l00cm ×100cm的白纸上制作方格表,将4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10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却有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
。
(2)某农科所对我国北方农田一种主要害鼠黑线姬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2hm2(1hm2 =1000m2 ),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只) | 雄性个体数(只) | |
初捕 | 40 | 40 | 18 | 22 |
重捕 | 40 | 5 | 19 | 21 |
①该农田中黑线姬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黑线姬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②综合两次捕获情况可见,黑线姬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1,性别比例通过影响 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③通过调查 能预测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
④在农作物成熟季节,黑线姬鼠数量会增加,使农作物减产。这种调节方式是 ,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