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根据图甲中的3条信息均可以判断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其定义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图甲对应的是缩手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图乙中A结构名称为突触小体.
(3)突触小泡与⑤融合经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这种方式的意义是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扩散,从而有效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
(4)兴奋传递时,如果把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换成等渗的KCl溶液,突触后膜不能(填“能”或“不能”)产生兴奋,原因是Cl-内流抑制了兴奋的传递.
(5)刺激e点产生兴奋,b点检测不到兴奋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⑤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用图中数字叙述).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是神经中枢、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突触小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1)根据①神经节存在于传入神经上,②c突触的结构,③脊髓灰质“窄入宽出”3条信息均可以可以判断出,a是感受器,f是效应器,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2)缩手反射是由3个神经元组成,膝跳反射由2个神经元组成,因此图甲对应的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乙中A结构名称为突触小体.
(3)突触小泡与⑤融合经胞吐或外排形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这种方式的意义是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扩散,从而有效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
(4)Cl-内流抑制了兴奋的传递,因此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
(5)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⑤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刺激e点产生兴奋,b点检测不到兴奋.
故答案为:
(1)3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缩手反射      突触小体
(3)胞吐     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扩散,从而有效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 
(4)不能    Cl-内流抑制了兴奋的传递   
(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⑤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结构以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尿量减少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图中b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 A.构成的化合物,以下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大肠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在帝企鹅的受精卵细胞中能找到5种不同的m
D.若m为胸腺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家庭中父母正常,生了一个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男孩,下列叙述错误的(  )
A.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frac{1}{8}$
C.该男孩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母亲
D.再生一个正常儿子是携带者的可能性为$\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一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图二是其中某些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正常情况下在神经元细胞核中可以发生的过程是b(填字母),a、c过程所用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2)若图二中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是…ACGGATCTT…,那么转录出的mRNA中的碱基序列是…UGCCUAGAA…,其中最多包含3个密码子.
(3)图二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对应图一中的be(填字母),这两个过程中碱基配对组合有何不同?b过程碱基配对的方式有A与U、T与A、G与C、C与G配对,e过程碱基配对的方式有A与U、U与A、G与C、C与G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与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大分子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
B.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C.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D.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或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后不需加热都能显现紫色
B.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为细胞所特有
C.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骨架
D.蓝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其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基因相同

D.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中,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试管内变化的气体是氧气.
(2)若此时图1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则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200毫升.若此时植物叶片的呼吸熵(CO2/O2)为0.8(呼吸时产生的CO2和消耗的O2的比值)那么植物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植物还需从外界吸收CO2160毫升.
(3)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没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死叶片.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之实验组向右移了5毫升,其原因是环境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等)对实验的影响.
(4)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无菌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释放的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量的差值.该方法测得的实验数据不能较准确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变化,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使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不够或光合作用吸收和产生的气体量相等,变化量与呼吸强度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