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
B. | 侵染过程的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
C. | 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共同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 |
D. | 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含母链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frac{1}{{2}^{n-1}}$ |
分析 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 解:A、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B正确;
C、DNA的特征元素是P,蛋白质外壳的特征元素是S,可用32P、35S分别标记而不能共同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确定是何种物质进行细菌内,C错误;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得到2n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只有2个DNA含有32P,因此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frac{1}{{2}^{n-1}}$,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和结论;掌握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明确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细胞①的相同 | |
B. | 细胞③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 |
C. | 细胞④可能是细胞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 |
D. | 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男方的基因型一定是SSIAi | |
B. | 他们再生一个孩子的血型可能是O型 | |
C. | 儿子的基因型一定是SsIBIB | |
D. | 女方的基因型一定是ssIB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 |
B. | 过程Ⅳ、Ⅴ发生的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 |
C. | 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Ⅰ、Ⅲ、Ⅳ、Ⅴ | |
D. | 较强光照下,Ⅰ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c}{(b+2)}$×100% | |
B. | 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
C. | 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 | |
D. |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油脂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检测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一般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只有油质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糖且颜色接近白色,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 |
B. | ②中的二糖水解后都可以得到两种单糖 | |
C. |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 |
D. |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④,大肠杆菌细胞壁不含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