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如图A和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激素.在人体内图B中的信号分子是指神经递质.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高血糖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高血糖素分子主要通过A图中[1]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是肝脏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
(3)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填化学本质).
(4)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B
A.[2]持续性兴奋                   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持续性抑制                   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液
(5)若图A表示的信息分子为抗利尿激素,则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该激素的分泌量会.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分析 由图可知:①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②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 解:(1)A通过体液运输传递信息的是激素,属于体液调节.在人体内图B中的信号分子是指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1血液循环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所以胰岛素的靶细胞有肝脏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  
(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唾液腺是效应器,所以2是传出神经.接受[3]突触前膜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物质.
(4)由题意可知,物质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该物质可一直进行兴奋传递,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故选B.
(5)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
(1)激素      神经递质
(2)血液循环     肝脏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  
(3)传出神经     糖蛋白
(4)B
(5)大脑皮层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萨顿和摩尔根都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观点,对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顿的结论不具逻辑必然性,摩尔根用事实证明了其结论
B.萨顿和摩尔根都分析了染色体和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行为
C.萨顿和摩尔根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都以孟德尔的结论为基础
D.萨顿和摩尔根都是提出假说后再对新实验进行预测并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如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物理性质和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固体培养基和以除草剂作为唯一氮源.制备培养基时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3)在划线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基中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氮气,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该除草剂,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5)该选育过程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6)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A和B,然后对突变株A和B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一般培养基实验处理及结果
A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B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A+B能生长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就能生长
突变株A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是突变株A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酶 突变株A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甲,突变株B可以提供.突变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突变株B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乙,突变株A可以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氨基,D表示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分子失去2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脱水缩合.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B、C、G,表示肽键的字母是E、F.
(4)图中有2个肽键,有1个氨基和2个羧基.
(5)该化合物水解成氨基酸的过程中需要2个水分子.
(6)该化合物由2种氨基酸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填标号)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6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营养不良或花粉过敏或肾小球肾炎等(举一例便可)
(4)图中CO2含量最高的是①,(填标号)人体内正常的PH值是7.35-7.45,维持正常酸碱度与HCO3-、HPO42-离子有关.
(5)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6)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注:光补偿点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总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叶片光补偿点
μmolgm-2•s-1
光饱和点
μmolgm-2•s-1
叶绿素a
mg•g-1
最大净光合速率
nmolO2•g-1min-1
新生阔叶16.6164.10.371017.3
繁殖期阔叶15.1266.00.731913.5
狭叶25.6344.00.541058.2
(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入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叶绿素a增多.
(2)依据表中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的狭叶比阔叶更适应强光(弱光/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
(3)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欲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数目(或颜色或分布).
(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①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小于(大于/等于/小于)18℃时的光饱和点.
②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光补偿点将增大(增大/不变/减小),这影响了鼠尾藻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南方高温环境下,需考虑控制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利于鼠尾藻的养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在其起到重要交通枢纽作用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中心体D.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26,天冬酰胺的R基为(-C2H4ON),现有化学式为CxHyOzN17S2的一条多肽链,其中有2个天冬酰胺参与组成.则该多肽的分子质量最大约为(  )
A.1 638B.1 854C.1 890D.2 1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的相关内容是(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