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溶胶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中,减轻Na+对细胞溶胶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降低植物的耐盐性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有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导致细胞吸水能力上升
D.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 本题关键要从题中获取信息,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解答 解:A、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A错误;
B、主动运输的方式就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正确;
D、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盐运输的方式及对细胞的作用,意在利用新情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哈尔滨校级期末)下面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 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 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 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 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 、4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C.开荒种地,围湖种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D.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利用植物细胞工程培养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如图所示应用了植物细胞工程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但图示细胞工程需要通过①②过程去掉细胞壁.①②过程应该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解于B(选填编号:A.清水;B.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制备细胞壁分解液.
(3)过程④产生了新的细胞壁标志融合成功;细胞壁的加厚需要细胞把合成的纤维素运送到细胞膜外,细胞运输纤维素的方式是外排.
(4)过程⑤是把杂交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首先要把杂交细胞培养成愈伤组织,然后诱导它再分化形成植株,再分化的原理是基因选择表达.
(5)与有性杂交相比,该过程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6)如图所示的过程应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微囊藻和颤藻是太湖发生水华的主要藻类,其中一种在4月初至5月底是优势种,另一种在7月初至8月底是优势种.为揭示湖泊中两种藻类的演替规律,科研人员在培养瓶中培养两种藻类研究了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请回答:
(1)颤藻和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核膜围绕而成的细胞核,调查两种藻类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抽样检测法方法.

(2)与曲线①相比,曲线②的K值较小,原因是微囊藻在利用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等资源时和颤藻存在竞争关系
(3)曲线③表明,在0~12天内,微囊藻呈S型增长,决定微囊藻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湖泊4月初至5月底、7月初至8月底的优势种分别是微囊藻、颤藻.
(5)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除了争夺资源和空间外,微囊藻还能分泌微囊藻毒素抑制颤藻的生长繁殖.请写出验证此结论的实验设计思路利用培养过微囊藻的培养液(去除微囊藻)补充营养素后培养颤藻,与完全培养液培养的颤藻进行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关于植物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暗条件下,向豌豆苗施加乙烯,各组依次增加乙烯浓度(单位:百万分之几),实验结果如图: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的变化是横向生长,加粗生长,茎伸长生长减慢.实验的第一组是空白对照;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之间是拮抗作用,再举一个同上的植物激素间相互作用的例子赤霉素与脱落酸在种子萌发中是拮抗作用;
(3)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的浓度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做如下实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清水和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各放入等量、适量且生长状况相同的黄化豌豆幼苗切段,各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在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高.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长素的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细胞的伸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物质及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酶、抗体、受体的特异性都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B.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C.糖蛋白、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核糖体都能参与多肽链的合成,其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下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压片→观察
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也可在酸性条件下使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
C.蛋白质鉴定:将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D.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基因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和果蝇基因组的表示方法相同
B.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C.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个基因组
D.某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