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  )
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分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解答 解: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是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故选:B.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科研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需边加热边搅拌,注意加热时要小火间断加热,防止焦糊.
(2)取3ml溶化后的海藻酸钠倒入小烧杯中,冷却到不烫手后,再加入3mL的过氧化钠酶溶液,轻轻地用玻璃棒搅拌混合物,小心不要产生很多气泡.
(3)用注射器吸入混合物,把混合物滴落到配置好的氯化钙溶液中,氯化钙的作用是用于海藻酸钠的聚沉.
(4)去掉漂浮的凝胶珠,其余的凝胶珠用筛子收集,并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如果得到的凝胶珠形状如图所示,原因可能是海藻酸钠浓度太低或注射器滴的太快.
(5)得到凝胶珠后,为探究过氧化氢酶催化不同浓度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继续如下实验:
①配置0.01mol/L、0.1mol/L、1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用试管分别装入10mL上述三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一颗凝胶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可通过测量凝胶珠上浮的时间来得出实验结论.
(6)生产中一般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而不用海藻酸钠来固定酶,原因是酶分子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为脂肪;物质H有DNA和RNA,其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SARS病毒中的物质H为RNA.
(2)F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E的结构通式是.F的功能有结构物质、催化、运输、调节、免疫
(3)现有一免疫球蛋白,它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4个.
(4)物质B是指多糖,其中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是纤维素.
(5)相同质量的B和D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一核酸分子,其碱基比是$\frac{A+C}{T+G}$=1.5,试推断该核酸是(  )
A.信使RNAB.转运RNAC.双链DNAD.单链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早春的秀丽景色.与其相关的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桃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
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C.江水等非生物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豌豆群体中的白化苗的频率约是16%,白化基因是隐性的,那么表现型正常的植株后代中出现白化苗的频率是(  )
A.$\frac{4}{49}$B.$\frac{1}{7}$C.$\frac{16}{100}$D.$\frac{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不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A.语言中S枢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语言中V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萨顿和摩尔根都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观点,对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萨顿的结论不具逻辑必然性,摩尔根用事实证明了其结论
B.萨顿和摩尔根都分析了染色体和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行为
C.萨顿和摩尔根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都以孟德尔的结论为基础
D.萨顿和摩尔根都是提出假说后再对新实验进行预测并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如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物理性质和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固体培养基和以除草剂作为唯一氮源.制备培养基时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3)在划线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基中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氮气,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该除草剂,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5)该选育过程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6)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A和B,然后对突变株A和B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接种的菌种一般培养基实验处理及结果
A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B不生长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A+B能生长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就能生长
突变株A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原因是突变株A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酶 突变株A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甲,突变株B可以提供.突变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可能原因是突变株B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乙,突变株A可以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