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末期和间期是连续的
C.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
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分析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解答 解:A、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A错误;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和末期间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故是不连续的,B错误;
C、细菌为原核生物,不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C错误;
D、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凋亡、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B.脱氧核糖属于单糖
C.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的组成单体都包括葡萄糖
D.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因组成单体不同,故它们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B.如果种群乙有了更充足的食物和空间,可使曲线乙变为曲线丙
C.一般情况,食物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D.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是和2个磷酸基团相连
B.破坏双链DNA分子片段中磷酸二酯键只能借助解旋酶完成
C.该DNA分子中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人在寒冷的冬季,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由于寒冷刺激,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此时,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位是正电位,此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离子,流动方向)造成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在该结构中传递信号的分子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使相关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垂体分泌的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引起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该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粘膜的革兰氏阴性螺旋状杆菌,细胞内具有强的脲酶(能降解尿素)活性,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这种细菌是慢性胃炎、甚至胃癌发生的元凶.
(1)为了对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提取物稀释样液中的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应将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上.
(2)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是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培养皿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干热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要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需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分钟.
(3)欲检测上述培养基中是否具有幽门螺杆菌这类细菌的存在,向培养基中添加酚红指示剂,培养基中菌落周围显示红色环带,既表明这类细菌的存在,这种检测过程的原理是脲酶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成氨,导致培养基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
(4)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幽门螺杆菌,为了测定菌液中的菌体数量,一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一定量的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统计菌落的数量来代表菌体数,这种检测方法测得的结果一般偏小(填“大”或“小”),原因是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有些菌落是由多个活菌共同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生产果醋用的醋酸菌不具有的特征是(  )
A.都是异养型生物B.仅在有水的条件下繁殖
C.仅在有氧的条件下生长D.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九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水稻和矮杆不抗锈病(ddtt)水稻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的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占3/8或5/8

B.后一种方法突出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两种方法最后得到的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天水市高三下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叶肉细胞内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_,光强减弱,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__减少。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表中四种植物中___________的种群密度最可能增加。

(3)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光强为1255μmol·m-2·s-1_____1455μmol·m-2·s-1时,苦槠的气孔开放程度减小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同光照条件下,石栎植株增重(干重)显著大于马尾松,但石栎结籽实量(干重)并不高于马尾松,可能的原因是:石栎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石栎的果实是非绿色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