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导致Cl-内流,就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在突触间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的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 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电位为外正内负,A错误;
B、若某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导致Cl-内流,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加大,会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错误;
C、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的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
D、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递,意在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分析、加工和综合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
B、线粒体数量增多
C、细胞内水分减少
D、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科学机构为了研发一种活性高、半衰期长的新型降钙素,从预期新型降钙素的功能出发,推测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人工合成了两条72个碱基的DNA单链,两条链通过18个碱基对形成部分双链DNA片段,再利用Klenow酶补平,获得双链DNA,过程如图1.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Klenow酶是一种
 
酶,与之有相同作用但连接对象不同的酶是
 
.合成的双链DNA有
 
个碱基对.该种获得生物新产品的技术称为
 

(2)在获取目的基因时,除上述方法外,还可有多种途径:如图2从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直接进行剪切,则“剪刀”作用位点在
 
(a处还是b处),a处的化学键为
 
.在基因工程的各种操作过程中,a处可能出现的酶有
 
 
.DNA分子复制时作用于b处的酶是
 
,该化学键称为
 

(3)已知BamHⅠ与BglⅡ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图3所示,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Ⅰ和BglⅡ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AGATCC∥TCTAGG”和
 
序列明显增多,该过程中DNA连接酶催化
 
键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C、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叫突触
D、导致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物质叫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植物-天中有饥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  )
A、B点B、C点C、D点D、E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往往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你仔细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叫
 
调节;甲状腺激素经④、⑤分别调控②、①的过程叫
 
调节.
(2)当人们处在冰天雪地,大脑感觉到寒冷刺激时,通过图中的①、②所示的调节过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将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3)能被特定激素(一类信号分子)作用的细胞叫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这类细胞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是
 
.能接受激素(信号分子)作用的是细胞表面的受体,如TSH受体,它的本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植物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图为植物气孔开张度的一种调节机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C02进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当S02浓度过高时,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上升
C、ABA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伤害
D、当C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低温可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已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清除过氧化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组别实验处理培养温度SOD活性(U/g?min)NDA(μmol/g)
125℃的蒸馏水浇灌25℃7.329.4
25℃9.434.3
35℃的0.5mol/L水杨酸浇灌5℃10.333.8
45℃的1.0mol/L水杨酸浇灌5℃11.633.0
55℃的1.5mol/L水杨酸浇灌5℃13.631.5
65℃的2.0mol/L水杨酸浇灌5℃8.534.8
75℃的2.5mol/L水杨酸浇灌5℃7.935.4
85℃的3.0mol/L水杨酸浇灌5℃6.535.7
(1)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2)低温迫使植物产生的MDA会破坏细胞的脂质,由此可知低温伤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3)实验处理中①是
 

(4)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是
 
、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2点).
(5)请根据5℃条件下实验结果,在给定的坐标中画出SOD活性与水杨酸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6)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
 
(“增强”或“减弱”)抗冷性;
②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
图1示仙人掌类植物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图2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昼夜变化曲线.

(1)图1细胞在白天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该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
 

(2)图1所示植物对应图2中的
 
类植物(填字母).该植物在10~16时进行光合作用时CO2的来源有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形成该特殊的CO2固定方式是
 
的结果.
(3)与上午10时相比,中午12时的B植物细胞中的C5含量变化是
 

(4)用C植物大小相似的绿色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再立即光照1h(光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变化.结果如下:
组   别
温度/℃2728293031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0.5
光处理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0
则参与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大约在
 
℃;温度30℃时,叶片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为
 
mg/h,在31℃时,光合作用的速率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