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神经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神经递质 | |
B. | 糖腌果脂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蔗糖的结果 | |
C. | 氧气浓度不会影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 | |
D. | 胞吞与胞吐均是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 运输方向 | 是否需要载体 | 是否消耗能量 | 示例 |
自由扩散 | 高浓度到低浓度 | 否 | 否 |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
协助扩散 | 低浓度到高浓度 | 是 | 否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主动运输 | 高浓度到低浓度 | 是 | 是 |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
解答 解:A、神经细胞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后不会进入细胞,而是起作用后立即失活,A错误;
B、糖腌果脂变甜是由于蔗糖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死亡,蔗糖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会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氧气浓度不会影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K+的主动吸收,C正确;
D、胞吞与胞吐一般都是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识记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特点,明确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但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些突变酶大大提高了DNA复制的速度
B.翻译这些突变酶的场所是核糖体
C.这些突变酶作用的底物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D.这些突变酶的产生不利于生物的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若⑧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效应T细胞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茎→小麦 | |
B. | 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骆驼 | |
C. | 血细胞→血液→循环系统→心脏→人 | |
D. | 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与人体血浆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相同,输入不会使细胞失水皱缩或吸水涨破 | |
B. | 0.9%的氯化钠的浓度与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的浓度相同 | |
C. | 0.9%的氯化钠的浓度高于人体细胞质浓度,细胞容易吸收氯化钠 | |
D. | 0.9%的氯化钠的浓度低于人体细胞质浓度,细胞容易吸收溶于水中的药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 |
B. | 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 |
C. | 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
D. | 分离定律F1(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 |
B. | 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 |
C. | 继续重复抓取,保证遗传因子的随机分配和足够大的样本数 | |
D. | 将某桶内的D配子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每个 DNA 分子都是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 | |
B. | DNA 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基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 |
C. | DNA 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 |
D. | 双链 DNA 分子的两条链之间总是嘌呤和嘧啶形成碱基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