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回答下列关于某森林群落的问题.
(1)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填3个)
(2)设计实验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
实验步骤:
①在相同环境中选取多株植物甲和植物乙,要求植株大小和根系大小基本一致.
②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作为对照组1,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作为对照组2,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作为对照组3,间距0.5米种植一株植物甲、一株植物乙作为实验组.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植株根系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和分析:
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则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
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例如,植株间距过大导致竞争不明显.

分析 本题实验目的是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设置对照时应该注意: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作为对照组1,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作为对照组2,那么对照组3的设置就是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实验组为间距0.5米种植一株植物甲、一株植物乙,根据四组根系的生长情况判别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

解答 解:(1)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
(2)①探究森林群落中两种植物的根系是否存在竞争.那么取材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要遵循等量性原则,故在相同环境中选取多株植物甲和植物乙,要求植株大小和根系大小基本一致.
②单株种植植物甲和植物乙作为对照组1,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甲作为对照组2,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作为对照组3,间距0.5米种植一株植物甲、一株植物乙作为实验组.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植株根系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和分析:
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显著小于对照组,则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
若实验组植株的根系大小与对照组2和3差异不明显,则植物甲和植物乙的根系也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可能植株间距过大导致竞争不明显.
故答案为:
(1)群落的丰富度、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
(2)①根系
②间距0.5米种植两株植物乙   间距0.5米种植一株植物甲、一株植物乙
预期结果和分析:
两种植物的根系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
植株间距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的种间关系,考查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灵魂,根据实验目的确认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本体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自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部分性状受相关基因控制的情况如表.D、d与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基因组成
表现型
等位基因
显性
纯合
杂合隐性
纯合
A-a红花白花
B-b窄叶宽叶
D-d粗茎中粗茎细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中的基因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DNA分子片段.
(2)若表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的两个植株杂交,子代中红花窄叶细茎植株占的比例为$\frac{1}{8}$.
(3)已知电离辐射能使D、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断裂,分别随机结合在B、b所在染色体的末端,形成末端易位.仅一条染色体发生这种易位的植株将高度不育.
现将如图基因型为BbDd的植株在幼苗时期用电离辐射处理,欲判定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及易位的类型,通过观察该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片段交换)
①若出现4种表现型的子代,则该植株没有发生染色体易位;
②若无子代,则该植株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末端易位;
③若D、d所在染色体片段均发生了易位,且D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d基因连在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植株自交产生子代的过程(要求写出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甲型H1N1流感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烧.图甲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图乙表示机体通过调节消除体内病毒的过程.请回答:

(1)人体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进行的.
(2)图甲中BC段病人持续高烧40℃,此时其体内产热量=散热量(填“=”、“<”或“>”).
(3)图乙中人感染H1N1流感病毒后,促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进而刺激下丘脑,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及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后,B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感冒发烧后饮水较多,此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量增多,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6)由此可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
B.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
C.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缩手反射不能完成
D.大脑皮层H区受损会导致听不见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特异性免疫力弱
C.浆细胞能识别特定的抗原并合成相应的抗体
D.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麻风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实现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①套上纸袋
②将花粉涂抹在除去雄蕊的雌蕊柱头上
③采集另一植株的成熟花粉
④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A.④①③②B.①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松毛虫是对马尾松破坏性最大的害虫,以马尾松松叶为食,其天敌有杜鹃、喜鹊、赤眼蜂等,杜鹃和喜鹊以松毛虫为食,而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卵产在松毛虫内,并以害虫卵内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马尾松在遭受到松毛虫啃食时会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引来赤眼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马尾松林中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题中所涉及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寄生、捕食.
(2)马尾松受侵害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引来松毛虫的天敌赤眼蜂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如图是松毛虫摄入能量在食物链中的去向,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①图中B表示松毛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贮存在松毛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
②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E}{A}$(用图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特异性杀死病原体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C.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将黑藻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153.753.53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0.500.751.251.752.253.003.50
(1)在一定范围内该绿色植物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2)若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
(3)在35℃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6.5mg/h(用CO2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