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如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甲、步骤乙的目的分别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2)在步骤丁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3)现有标签遗失且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三种细胞,每种细胞2块装片(分别表示不同的分裂时期),编号1~6号,且已知1、3确定为同一种细胞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其他4块装片分别表示另两种细胞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某同学按顺序显微观察结果如下:
编号观 察 结 果
1与5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染色体散乱排列
2细胞中部凹陷
3与6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4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表示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装片是1号.某同学利用上图操作制作了两张分裂特征和表中相同的装片,这两张装片应是4、6号.
(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

①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该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2.2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②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M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12→24→12.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其中步骤甲表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步骤乙表示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步骤丙表示染色;步骤丁表示制片过程.
根据表格分析,3号细胞中部形成了细胞板,因此为植物细胞,已知1、3 号为同种细胞,所以1号也为植物细胞并且为低等植物.1号和5号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并且1号和5号不是同一种细胞,因此5号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2号细胞中部凹陷,因此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染色体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即12→24→12.

解答 解:(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2)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3)据分析可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装片是1号.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但含有细胞壁,其有丝分裂前期出现的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即装片4号;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即装片6号.某同学利用上图操作制作了两张分裂特征是高等植物细胞,对应表中的4、6号.
(4)①题目中所求为“最快”,则被标记的DNA分子只有到达S期的最后并即将进入G2期,所以要经过2.2小时就可以在M期观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②从刚出现有标记的M期细胞,到达有标记的M期细胞达到最大值,则说明其时间经历的是一个M期的时间;由于该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且M期为细胞分裂期(包含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其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先加倍后减半,即:12→24→12.
故答案为:
(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2)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3)1           4、6
(4)①2.2        ②M           12→24→12

点评 本题设计比较新颖,结合图表,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原料颗粒的紧密程度B.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C.所使用原料的干燥程度D.所使用原料的新鲜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下列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  )
A.蛋白质B.RNAC.多糖D.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表示探究微生物代谢实验装置的部分结构.假设微生物代谢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不造成干扰,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若探究酵母菌和乳酸菌无氧呼吸的区别,培养酵母菌(填“酵母菌”或“乳酸菌”)的装置中有色液滴会发生移动,这是由于该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2)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在装置中放入装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烧杯,则实验过程中,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是先左移,后停止,请简述理由开始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使有色液滴左移;一段时间后,氧气耗尽,只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被NaOH吸收,所以有色液滴停止移动.
(3)若测定适宜条件下豌豆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在装置中放入装有CO2缓冲液(能维持装置内CO2浓度的稳定)的小烧杯,由于豌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株向外界释放O2,使装置中有色液滴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图1中的①②③),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白细胞或毛细血管壁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相对含量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是糖蛋白和糖脂(P选择蛋白).
(2)在毛细血管壁细胞中,合成P选择蛋白的细胞器是丙(填图2中“甲”或“乙”或“丙”).P选择蛋白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n+m.
(3)①②③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4)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需要消耗ATP,图2的甲、乙、丙中能产生ATP的是甲.腺苷酸激酶存在于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结果产生②(填序号).
①一分子AMP和一分子ADP            ②两分子ADP
③一分子ATP和一分子ADP            ④一分子ADP
(5)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该过程对于维持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因素的干扰起着关键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蛋白质中不可能含铁元素
D.细胞通过某些生理功能可以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某同学所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模型为物理模型,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B.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C.温度能影响酶A的活性,但不能影响它的结构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但可能有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最适宜的浓度约为10-8c/mol•L-1,该浓度对瑾茎所起的是促进作用(填“抑制”或“促进”).说明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其所作用的部位有关.
(2)生长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这说明生长素具有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西桂林市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也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B.雾霾中的气溶胶粒子是引发肺癌的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