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最好用标志重补法 | |
B. |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密度 | |
C. | 稻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只有垂直结构 | |
D. | 稻田弃耕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
分析 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群落的空间结构:
①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②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3、群落的演替:
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
②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解答 解:A、由于福寿螺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为样方法,A错误;
B、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密度,B正确;
C、稻田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C错误;
D、稻田弃耕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 |
B. |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 |
C. |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D. |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群增长达到K值之前存在种内斗争 | |
B. | K值变小是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 | |
C. | 应在鼠群数量为$\frac{K}{2}$时进行灭鼠 | |
D. | 种群的K值可随气候变化而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④① | C. | ④② | D. | 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度四川彭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蓝藻以群体形式存在,所以单个蓝藻不是一个个体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④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母本和父本的染色体在二极随机结合 | |
B. | 通常母本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本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 |
C. | 母本和父本染色体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又各有一半移向另一极 | |
D. | 未结合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了交联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大肠杆菌中抗青霉素性状的遗传 | B. | 果蝇的白眼和红眼的遗传 | ||
C. | 人类的白化病的遗传 | D. | 豌豆粒形和粒色的遗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过程①是在小菜蛾细胞的细胞核中进行的 | |
B. | 过程②获取的CarE基因中不含有启动子 | |
C. | 过程③进行前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 | |
D. | 过程④只有部分工程菌中含有CarE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