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示随时间的增加,某种新的细菌传染病在某地区的一次流行周期中的病例数等的变化.请分析:
(1)病原菌感染人体的结局取决于
 
的相互作用.病原菌导致显性感染者致病的原因可能有
 

(2)图11中显示染病人数在0~15天不断上升,在第15~30天内染病人数逐渐下降.试从图中呈现的有关关系解释其原因:染病人数在0~15天不断上升是由于
 

 
;在第15~30天内染病人数逐渐下降的原因是随着流行,除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外,
 

(3)目前,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疾病流行前
 
.这一措施同时也使易感人群染病的几率大大下降,这是因为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本题是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知识点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在流性疾病流行的0~15天不断上升,在第15~30天内染病人数逐渐下降;康复者的数量虽天数的增多而上升.
解答: 解:(1)病原体感染人体的解决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人体的免疫功能强于病原体的感染力,人体能将病原体清除,人体不会感染疾病,人体的免疫力弱于病毒的感染力,人体会被感染;病原菌在组织中大量繁殖或分泌强毒性的细菌毒素,引起中毒是病原体导致显性感染者致病的原因.
(2)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感染的0~15天,由于病原体传播,而对该新的细菌缺乏特异性免疫,易感人群人数多,因此染病人数逐渐上升;第15~30天,由于有些人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群体免疫增加、患者康复,引起易感人群人数的下降;在第15~30天内染病人数逐渐下降的原因是随着流行,除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外,还有保护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疾病流行前进行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同时接种疫苗提高了群体免疫,易感个体与受感染个体间有效接触的可能性减小,进一步使易感人群染病的几率大大下降.
故答案应为:
(1)病原体的毒力和人体免疫力      病原菌在组织中大量繁殖(或分泌强毒性的细菌毒素,引起中毒)
(2)病原体传播,而对该新的细菌缺乏特异性免疫,易感人群人数多    有些人产生了特异性免疫,群体免疫增加、患者康复,引起易感人群人数的下降   
(3)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提高了群体免疫,易感个体与受感染个体间有效接触的可能性减小(提供必要的群体免疫可保护没有免疫力的个体)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和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知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以下对几种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1和酶3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酶2存在于线粒体中
B、在酶1、酶2的催化作用下,每个过程都可以产生[H]和ATP
C、经过酶3的催化作用,丙酮酸的分解产物除了乳酸外,还有二氧化碳
D、马铃薯块茎和动物骨骼肌细胞中都含有这三种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请分析回答: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简单食物链
 

(2)写出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原因:①
 
;②
 

(3)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
 
型.
(4)如果这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最好让能量多流向
 
种群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如下表.(注:①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②6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
类型
性状
①野生型 ②白眼型 ③黑身型 ④残翅型 ⑤短肢型 ⑥变胸型 染色体
眼色 红眼w 白眼w X( I)
体色 灰身B 黑身b II
翅型 长翅V 残翅型v II
肢型 正常肢D 短肢d II
后胸 后胸正常B 后胸变形h III
请回答
(1)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运动器官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是
 

(2)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应是
 

(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
 
,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
 

(4)若将亲本雌果蝇的卵原细胞在用15N标记的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分裂,接着在不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5)请用遗传图解阐述上述(2)小题的杂交实验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请依据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肺炎双球菌初次进入小鼠体内后,一般先要经过
 
的摄取和处理,将其内部隐蔽的
 
暴露出来,并呈递给T细胞.
(2)小鼠体内能产生抗肺炎双球菌抗体的细胞中,与产生抗体有关的细胞器除了线粒体外还有
 

(3)有人设想抗R型细菌的抗体也可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以作为抗S型细菌的疫苗).
请为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一想法:
实验目的:验证抗R型细菌的抗体是否能抗S型细菌(R型细菌可否作为S型细菌的疫苗).
实验原理:动物体受到外界抗原性物质刺激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将抗原消灭.
实验材料:小鼠若干只、S型活菌、R型活菌、生理盐水、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生理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活菌液,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第一步:取小鼠若干只,均等地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甲组和乙组;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预期:①
 

结论:
 

 

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
3
4
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请设计实验对此进行验证.
实验器材: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10段、大小相同的琼脂块若干、胚芽鞘若干、刀片、测量角度的工具.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过程图示如下):

①将10段植物的幼茎段对半纵切,再将所有半边茎自下向上对称纵切至约
3
4
处.
②在10段半边茎切段的底端
 

编号情况为
 

③一段时间后,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待胚芽鞘出现明显的
 
现象后,用测量角度工具测出每个胚芽鞘的弯曲度.
请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
 
(植物、动物)细胞,该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2)控制该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细胞膜,它的主要成分是
 
 

(3)该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能进行有氧呼吸的[8]
 
和进行光合作用的[9]
 

(4)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12]
 

(5)该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为研究柳条鱼对水生昆虫捕食的选择性,进行如下探究:
假设:柳条鱼对实验所选用幼虫无偏好,但对水体表层活动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
实验步骤:
①选择在水体表层活动的甲幼虫和乙幼虫,以及在水底部生活的丙幼虫和丁幼虫为代表,作为柳条鱼捕食对象;
②在每个水缸1-3中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条鱼在水底部对幼虫的捕食量.
③分别记录水缸1-3中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条鱼在水底部对幼虫的捕食量.
(1)为记录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设置水缸1-3的目的是
 

A.防止意外B.减少误差C.控制变量 D.设置对照
结果:
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
【水缸1】甲幼虫:14,乙幼虫:15,丙幼虫:4,丁幼虫:2
【水缸2】甲幼虫:13,乙幼虫:15,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3】甲幼虫:13,乙幼虫:14,丙幼虫:3,丁幼虫:2
柳条鱼在水底部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
【水缸4】甲幼虫:7,乙幼虫:6,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5】甲幼虫:7,乙幼虫:7,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6】甲幼虫:8,乙幼虫:6,丙幼虫:2,丁幼虫:1
(2)针对假设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本实验记录的捕食量,需要计算
 
,依据处理后的数据画柱状图.
(3)用简要的文字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分析:
 

结论:
 

(4)为获得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对本题中的假设进一步探究,则在实验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是
 
.(选用下列一个或多个关键词编制答案)
关键词:柳条鱼体重;数量性状;两种幼虫;pH梯度;水温梯度;不同比例;胃蛋白酶;柳条鱼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向培养液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并继续培养几小时后,某动物体细胞DNA含量由甲图变为乙图,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抑制DNA复制
B、刺激细胞分裂
C、抑制细胞质分裂
D、刺激细胞板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