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下列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
C.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D.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己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解答 解: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A正确;
B、PCR技术中通过高温解旋,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
C、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C正确;
D、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己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及操作过程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的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图①③分别代表DNA复制和翻译过程
(3)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 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泡菜是酸的,主要原因是醋酸杆菌发酵的结果
B.泡菜制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是先增后减,最终消失
C.在泡菜坛中加盐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存,故加盐越多越好
D.在泡菜制作的初期坛内有多种微生物,经过种间斗争,最终乳酸菌成为优势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Ⅰ需要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阶段Ⅱ表示光反应
C.物质a表示[H]
D.物质b表示C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临床上使用的先锋霉素是以7-氨基头袍烷酸(7-ACA)为原料生产的,而7-ACA可由头孢菌素C经无机催化反应或酶催化反应获得,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对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曲线I代表无机催化反应,曲线Ⅱ代表头孢菌素酰胺酶催化反应.

(1)图1虚线方框所示的结构称为肽键.
(2)头孢菌素C经催化反应产生的产物7-ACA和EAA中哪种属于氨基酸?EAA.
(3)要鉴定头孢菌素酰胺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4)测定该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性时,应选择头孢菌素C作为该酶作用的底物,并注意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5)比较曲线Ⅰ与曲线Ⅱ,在40℃时该酶的活性数据表明酶的一个特性是高效性(或催化效率高);在70℃时该酶的活性数据表明酶的另一个特性是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6)若该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3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苏北三市徐州、连云港、宿迁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核基因传递与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过程需要的原料不同

B.乙、丙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丙过程涉及到三种RNA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乙过程可多次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一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如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该家族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对该家族系谱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7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Ⅱ3
C.甲病是性染色体病,乙病是常染色体病
D.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表示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2表示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 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CO2、[H]和ATP.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光反应中O2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内,此处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10层磷脂分子层.
(2)图2中在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填“较低”“相等”或“较高”).
(3)图2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移动.如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D.

(4)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
①农家肥被微生物分解后为农作物提供CO2;提供矿质元素;;
②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生理盐水的是(  )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