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代表组织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正确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X中渗透压会降低
B.Z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Y进入X
C.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导致Z的pH升高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仅依赖于神经调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以一株植物的叶片或花药为外植体培育的植株基因型相同 | |
B. | 培养过程中应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光合作用 | |
C. | 愈伤组织可作为植物体细胞诱变的材料是因为细胞全能性高 | |
D. | 适当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呼吸是人体一项非常复杂的生命活动由许多反射组成,其中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1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神经元①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②细胞膜上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②兴奋。
(2)图一中b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c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①上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1中 的调控。
(4)图一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二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5)图三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乙酰胆碱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正常结合,导致 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6)若呼吸道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和治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抗组织胺类药物能缓解过敏症状
B.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
C.过敏反应通常能导致个体的死亡
D.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疾病都是后天因素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乙烯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下图是盆栽植物平放时,根与茎的生长情况。
现已知,近地侧生长素(IAA)浓度高于远地侧;根对IAA的敏感性高于茎。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图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和乙烯在生理功能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5)请你用表格形式呈现本实验的设计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