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科研人员从野生型红眼果蝇(2N=8)中分离出紫眼突变体,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紫眼雌果蝇x野生型红眼雄果蝇→F1均为红眼→F2中红眼:紫眼=3:1
实验二:紫眼雄果蝇x野生型红眼雌果蝇→F1均为红眼→F2中红眼:紫眼=3:1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关于眼色基因存在部位的假设,不成立的是_________。
①眼色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②眼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眼色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④眼色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 ⑤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研究者让实验一的F1红眼雄果蝇与亲本紫眼雌果蝇杂交,若子代中雌果蝇均表现为紫眼、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则(1)小题中的假设_________成立;如果利用该假设进一步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中F2的实验结果,则具体的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
(3)若(1)小题中的假设⑤成立,则子代中雌雄果蝇表现为___________。
(4)果蝇的细眼(B)粗眼(b)也是一对相对性状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粗眼雌果蝇(XbXb)与一只细眼雄果蝇(XBY)交配,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粗眼雌果蝇,该粗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选填合适序号:①XbXbY(雌果蝇)②X-Xb(一条X染色体部分缺失)③XbXb]。能确定该粗眼雌果蝇基因型的简单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④ ③ 实验一的F2中红眼雌果蝇:紫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2,而实验二的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紫眼雄果蝇=2:1:1 子二代中雌雄均是红眼:紫眼=3:1 ①②③ 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该果蝇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结构
【解析】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分细胞质遗传和细胞和遗传。细胞质遗传显著的特点为母系遗传,即后代的表现型由母本细胞质基因决定。而细胞核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两者遗传特点的区别,一般选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辨别。
(1)根据子后代中有红眼和紫眼,因此可以排除颜色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和只位于Y染色体上。若眼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题干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因此实验一中的子一代应该是既有红眼,也有紫眼,故也不成立,综上不成立的是①②④。
(2)若(1)小题中的假设③成立,控制颜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实验一的亲本(设用字母A/a表示)是XaXa×XAYA,则F1红眼雄果蝇为XaYA与亲本紫眼雌果蝇(XaXa)杂交,则后代的雌果蝇均表现为紫眼、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实验一中子一代的基因型是XaYA、XAXa,则子二代雌性中紫眼:红眼=1:1,雄性全部为红眼,即红眼雌果蝇:紫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2。实验二中子一代的基因型是XAXa、XAYa,则子二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中紫眼:红眼=1:1,即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紫眼雄果蝇=2:1:1。
(3)若控制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均为Aa,子二代中雌雄均是红眼:紫眼=3:1。
(4)若粗眼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XbXb的配子,与雄果蝇的Y配子结合,则可形成XbXbY的粗眼雌果蝇;若位于雄果蝇X染色体上B基因所在的片段缺失,则与雌果蝇产生的Xb配子结合,形成X-Xb的粗眼雌果蝇;若雄果蝇产生的XB配子发生基因突变为Xb,与Xb的雌配子结合形成XbXb的粗眼雌果蝇。要想确定该粗眼雌果蝇基因型最简单的方法是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该果蝇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结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B.利用加入刚果红的含纤维素培养基培养细菌,根据透明圈大小来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C.可以根据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红棕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D.用加入酚酞指示剂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若培养基变红,则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已知果蝇的某性状存在突变型和野生型,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研究人员利用纯种突变型雌果蝇和纯种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再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突变型雌果蝇∶突变型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该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控制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生型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请写出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甘蔗螟虫,是糖料蔗生产的第一大害虫,如防治不当,可造成每亩糖料蔗减产 10%~30%,糖分下降造成每亩产值损失 3%~5%,蔗农通常依靠大面积喷洒农药来减少甘蔗螟虫的危害,广西植保站与南宁生物防治公司合作,在全国创新示范推广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调查甘蔗螟虫虫卵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甘蔗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甘蔗田易受甘蔗螟虫侵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赤眼蜂可将卵产在甘蔗螟虫的卵内,造成甘蔗螟虫卵空壳率大幅升高,判断赤眼蜂与甘蔗螟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经济价值的角度分析以虫治虫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实践中又发现,性信息素可干扰成虫的交配,也可达到防治螟虫的目的,性信息素属于______信息,体现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甘蔗螟虫的意义: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莲藕生态养鱼”是种养复合生态型的农业新模式,请回答:
(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
(2)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某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___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降低”),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则该池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调查发现,在建设“种养复合生态型新模式”前莲藕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和60%,现该种群中DD和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和70%,该莲藕种群______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移植器官数量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病人的体细胞核放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让重组细胞发育为早期胚胎,利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特定的器官,解决了这一难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组细胞体外培养和微生物培养都加入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稳定
B.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
C.诱导分化时加入激素使特定器官移植时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特定器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病人体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武汉某农场构建了“稻+萍+泥鳅+鸭”种养模式。在此模式中,鸭主要以杂草、害虫、绿萍为食。同时鸭、泥鳅又为水稻、绿萍提供肥料;深水、绿萍为泥鳅提供隐蔽场所,使鸭难以捕食,绿萍、鸭粪又可作为泥鳅的食物,外部仅投入少量的鸭饲料便能维持长时间的平衡,下列对此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鸭与泥鳅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B.泥鳅在该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部分分解者的作用
C.该生态系统如果少了人的管理则会发生次生演替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为: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______________。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_____________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4)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湿地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能够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C.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D.负反馈调节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