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是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C. 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 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南省新考纲下的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B.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神经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C.口腔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该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

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实验班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微囊藻在太湖夏季水华的藻类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即使经历了寒冷的冬天等逆境,微囊藻依然能在夏季引发水华。研究人员认为微囊藻可能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为此进行了如下研究,请根据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从太湖梅梁湾口采集了0~15cm的上层底泥,分离出微囊藻。分别在灭菌的太湖水、MA培养液(富含N、P、K、Mg等多种矿质离子和有机质)中进行培养,微囊藻的起始密度调整至40(106个mL-1)。在3~4℃、无光的条件下培养7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对藻细胞密度进行检测。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将实验(一)MA实验组中经过低温处理的种群密度为11(106个mL-1)的微囊藻与等量没有经过低温处理的同种微囊藻置于灭菌的太湖水、23℃、有光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

(1)实验一中“3~4℃、无光的条件”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 可知,在低温、无光处理过程中,微囊藻细胞在___________中的存活率相对较高。若将培养温度改为23℃,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预期活藻细胞密度会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

(3)低温处理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为太湖微囊藻生长的限制因子。

(4)若用MA培养液代替实验二中的灭菌太湖水,该处理模拟了太湖水体__________现象。若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低温组微囊藻数量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西藏拉萨市高三上月考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

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

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师范大学附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多氯联苯是一种有机致癌物质,容易累积在脂肪组织,造成脑部、皮肤及内脏的疾病并影响神经、生殖及免疫系统。多氯联苯为油状液体,污染土壤后,土壤呈现油状板结,很难清除。研究发现部分酵母菌具有分解多氯联苯的作用,为消除这种污染,科研人员计划从受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

(1)筛选分解多氯联苯的菌株时,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接种到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2)对初步提取到的菌株要进行 ,一般操作方法有两种,下图是利用 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菌落且菌落周围消失或减少,说明该菌落中的菌株具有降解多氯联苯的能力。

(3)若要测定培养液酵母菌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4)将1ml酵母菌溶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2、43、44,据此可得出每升溶液中酵母菌活菌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师范大学附中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D.普通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的个体是三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鸡冠的形状有多种,纯合的豌豆冠鸡与玫瑰冠鸡交配,子一代(F1)全是胡桃冠,F1雌雄交配, F2出现了冠形为单冠的鸡,表现型和数量如下表。

F2

胡桃冠

豌豆冠

玫瑰冠

单冠

公鸡

72

24

24

8

母鸡

72

24

24

8

合计

144

48

48

16

回答问题:

(1)鸡冠形状的遗传受________对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从F2中随机挑选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各一只,形成一个杂交组合:豌豆冠(♀)×玫瑰冠(♂),或:豌豆冠(♂)×玫瑰冠(♀)。

①不考虑正交、反交的区别,只考虑基因型,则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_____种。

②理论上,若杂交组合的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四种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利用F2设计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让F2中全部胡桃冠母鸡与____________交配,分只收集、孵化每只母鸡产的蛋,_________(隔离、混合)饲养每只母鸡的子代(F3),观察、统计全部F3的冠形和数量比值,即可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武汉钢铁集团三中高二12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它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都不发生这种转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控制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细胞中

C.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蛋白质和荚膜多糖等物质在该转化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