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但细胞壁无伸缩性
B.可溶性还原糖鉴定时,斐林试剂中NaOH的作用是提供碱性环境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自变量是同位素标记元素不同,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分析 1、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
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现配现用、混合使用、水浴加热等,两种溶液混合后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在还原糖的作用下还原成氧化亚铜沉淀.
3、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氧气,因变量为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是否产生酒精,实验的温度、PH以及溶液的量等属于无关变量.

解答 解: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并不是没有伸缩性,A错误;
B、可溶性还原糖鉴定时,斐林试剂中氢氧化钠的作用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自变量是同位素标记元素不同,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C正确;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因变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很多检查项目,常见的几种有:
(1)TSH(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测定.Graves病人体内可检测出一种抗TSH受体的抗体,该种抗体本身也能刺激TSH受体引发后续生化反应,发挥和TSH类似的作用.可见从免疫学上来看,Graves是一种自身
免疫病,人体内产生TSH受体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该细胞的产生依赖于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2)血清TSH浓度测定.TSH是由垂体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的分泌受甲状腺激素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填激素种类)的调节.Graves病人血清TSH浓度和正常人相比要低(高/低/不变).
(3)碘摄取率的测定.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TSH能够促进甲状腺细胞对碘的摄取,Graves病人的碘摄取率和正常人相比要高(高/低/不变).甲状腺细胞吸收了碘之后,需被过氧化物酶处理后才能参与之后的反应,而桥本氏甲状腺炎后期患者体内会产生抗过氧化物酶的抗体,则桥本氏甲状腺炎后期患者碘摄取率和正常人相比要高(高/低/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当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如图是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实线)和释放O2(虚线)气体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源于水(填物质名称),伴随该物质分解时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光斑照射后,虚线bc急剧下降,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3)第40S后,“光斑”移开,但CO2吸收速率曲线持续到第60S才下降成水平状态,是因为细胞中积累有一定量的[H]和ATP.
(4)图中区域Ⅰ为图形abcd,区域Ⅱ为图形ade,区域Ⅲ为图形def,现已知Ⅰ+Ⅱ的面积为84,则图形Ⅱ+Ⅲ的面积为84,该面积大小可表示光斑照射下叶片细胞增加的净光合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目前第二、三代病毒疫苗的研制是基于DNA重组技术而建立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代疫苗是以编码病毒抗原蛋白的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酶的作用获得目的基因,再利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等工具酶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要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应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转变为感受态;再将重组质粒和感受态细胞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完成转化过程.
(3)第三代疫苗即“DNA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DNA注射到动物体内,该DNA可在生物体内翻译(转录和翻译/表达)出相应的抗原蛋白.
(4)对于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目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食物安全方面、生物安全方面和环境安全方面三个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用X射线处理某动物细胞,其结果不可能是(  )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会减少B.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自由基
C.细胞中的蛋白质活性下降D.使正常代谢活动受损而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微生物A可以生产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与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请回答:
(1)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萃取法(蒸馏/萃取)方法从菌体中提取.
(2)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与干热灭菌.
(3)为获得微生物B 的单菌落,应选用油脂作为碳源的固体(“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原因是只有在固体培养基上才会长出菌落;为确定此菌落为微生物B的菌落,可将适量的苏丹Ⅲ试剂加在平板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后,如果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不出现橘黄色)现象时,则可判断为微生物B的菌落.
(4)为避免培养皿污染,需将培养皿呈倒置状态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系列问题.
(1)如图1中④物质的中文名称是还原型辅酶II,光合作用中最终的电子供体是水.
(2)反应①称为水的光解,产生的O2释放到空气中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
(3)在结构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暗反应,影响反应⑤过程的细胞结构是气孔.
在春末晴朗的白天,上海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如图2(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100cm2叶•小时)
1.0-2.0
3.0+2.0
5.0+6.0
7.0+10.0
8.0+12.0
10.0+12.0
(4)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这两种化合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酒精脱色后用碘液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深(深或浅).
(5)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温度.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ATP、NADPH([H])用于CO2还原.
(6)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温度较高.
(7)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00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43.6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熵表示:呼吸熵(RQ)=$\frac{呼吸作用释放的C{O}_{2}}{呼吸作用吸收的{O}_{2}}$,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熵(只考虑有氧呼吸),现准备了3只锥形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小麦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三套装置.
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一些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圆片上,加入适量蒸馏水.整个装置密封,并放置到20℃恒温环境中培养.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增大吸收CO2的能力.
(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甲装置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右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氧气.
(3)甲装置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小麦的呼吸熵,由此还要利用乙装置来测定发芽小麦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请将下面主要的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①锥形瓶的小烧杯中不加入NaOH溶液,以等量的清水代之;
②用同质量的小麦种子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操作;
③测出相同时间内密闭系统的气体体积净变化量;
④再计算出CO2释放量.
(4)若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乙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熵计算式为:(X-Y)/X.如果呼吸熵小于1时,说明呼吸底物中含脂肪.据此可判断出干重相同的油菜和小麦种子在萌发时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为油菜种子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小麦种子.
(5)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则应对丙装置作相应处理:锥形瓶中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死种子,小烧杯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同时记录相同时间内的读数变化.如果丙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左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X+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
(1)图中的①需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酶解法);
(2)图中的②常用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化学法一般用聚乙二醇(PEG)来诱导,其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融合后的细胞⑤叫杂种细胞;
(3)③④过程叫植物组织培养,其所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过程是脱分化和再分化.其中③过程叫脱分化,该过程需要在遮光(遮光或曝光)条件下培养.
(4)由于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根尖、茎尖附近的病毒极少,所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培养脱毒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